COPD的主要症状是活动后呼吸困难,临床上常看到患者治疗后呼吸困难缓解与肺功能指标变化不平衡,提示常规肺功能指标不能敏感地反映疗效。建立一个敏感可靠的指标对指导临床十分必要。本项目通过预设的踏车运动方案,应用Cosmed无线运动心肺功能仪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膈肌功能检测导管,实时监测干预前后运动中呼吸中枢驱动及其它呼吸参数,同时检测诱导痰和血清中的细胞因子IL-8、IL-9、IL-13、LTB4、TNF-α、IFN的变化;探讨COPD呼吸困难缓解的机理,揭示呼吸中枢驱动与炎性细胞因子在COPD呼吸困难缓解机制中的作用及相关性;以BorgScale为标准,采用logistic回归,寻找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反映呼吸困难改善的指标。本项目将提出呼吸中枢驱动有效性(即通气/呼吸中枢驱动)可作为一项反映呼吸困难改善的新指标,并在研究中进一步探讨、确证,评估其作为临床客观评价疗效新指标的潜在价值。
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100035)“COPD患者呼吸困难缓解机制中呼吸中枢驱动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历时三年,共分为5个阶段;项目负责人及项目成员严格遵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资助项目管理、财务等各项规定,切实保证研究工作时间,基本按期完成研究工作,达到预期的研究成果目标。. 项目第一阶段(2012年01月-2012年06月),主要完善处理呼吸肌肌电和压力信号的设备及实时监测评价运动水平的信号处理软件的建立,购买检测膈肌功能导管及进行预实验。第二阶段(2012年07月-2013年06月),搜集病例,遵循随机原则,观察两组COPD患者干预前后诱导痰的分类变化以及踏车运动试验中呼吸肌肌电和压力的变化,并记录肺功能、其它呼吸参数等指标的变化。第三阶段(2013年07月-2013年12月),整理前期工作的实验数据,分析干预前后COPD患者诱导痰分类、肺功能指标等的变化。第四阶段(2014年01月-2014年06月),分析干预前后COPD患者呼吸肌运动储备(主要是膈肌肌电)的变化及与其它指标的相关性。第五阶段(2014年07月-2014年12月),总结报告,推出成果。同时,三年研究期间每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实验即及时进行阶段性的实验结果统计分析、资料处理、论文撰写、学术交流和发表论文等工作。. 课题通过预设的踏车运动方案,应用Cosmed 无线运动心肺功能仪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膈肌功能检测导管,实时监测干预前后运动中呼吸中枢驱动及其它呼吸参数,同时检测诱导痰分类的变化,提出肺功能指标与诱导痰细胞分类存在一定相关性,将呼吸中枢驱动有效性(即通气/呼吸中枢驱动)作为一项客观评价疗效的主要指标,为临床上COPD患者呼吸困难缓解机制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项目三年的研究工作中,三名项目成员晋升高一级职称(其中1个正高,2个副高),培养了三名研究生。而且完成省级以上论著(有标注)5篇,其中一篇<Effect of Tiotropium on Neural Respiratory Drive During Exercise in Severe COPD>已被《Pulmon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收录。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呼吸中枢驱动评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中枢驱动评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患者夜间呼吸中枢驱动
呼吸中枢驱动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对COPD急性发作的预测截点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