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是人为强行干预形成的特殊生态环境,多年连作条件下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和土传病害加重现象,而菌根真菌具有修复退化土壤、保持植物健康的作用。本项目采用形态分类和分子分类方法分离鉴定保护地土壤中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种类,研究不同种植年限保护地土壤中AM真菌种类、数量、分离频度、群落组成、相对多度、重要值、优势种群、时空分布动态等群落结构特征。在明确保护地与非保护地自然农田土壤中AM真菌群落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模拟自然农田土壤中以优势AM真菌种群构成的群落组成,对保护地土壤进行该群落组成接种处理,探索AM真菌群落结构改善保护地土壤理化和生物学特性的效应,揭示AM真菌群落结构特征与土壤质量、植物健康的关系,为今后提高生物修复保护地退化土壤效应、保持土壤和植物健康、促进无公害蔬菜可持续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施肥对高寒草甸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丛枝菌根真菌侵染影响土壤结构作用与机制研究
生物土壤结皮层丛枝菌根真菌(AMF)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下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对氮沉降的响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