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非尼酮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作用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372245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2.00
负责人:黄玉辉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苏州大学
批准年份:2013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4-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朱晓苏,马文娟,李沄,王兴,刘珊,杨成魁
关键词:
肿瘤免疫微环境C21_肿瘤血管正常化乳腺肿瘤肿瘤血管形成
结项摘要

Cancer is a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the world. In China,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s of cancers are increasing rapidly. Tumor immunotherapy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n ideal therapy for cancers, but it still faces many challenges. A critical one is the suppressive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In tumor models sensitive to anti-VEGF treatments, our previous work showed that tumor vascular normalization is 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alleviate tumor immunosuppression and to improve the efficacy of tumor immunotherapy. In this project, we proposed to treat tumors resistant to VEGF blockers with Pirfenidone, a class of drugs which are able to suppress TGFβ signaling and reduce collagen production. We will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Pirfenidone on tumor vessels and tumor-infiltrating immune cells, and evaluate its anti-cancer effect when combined with a tumor immunotherapy. This study will not only aim to answer a critical question currently facing tumor immunology, but also try to develop a novel cancer translational study model via exploiting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currently clinical used drugs on cancer treatments. Thus, this project may hav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basic cancer research,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social benefits.

癌症在我国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在逐年快速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目前,肿瘤免疫疗法是一种被寄予厚望的治疗手段。但是,肿瘤免疫治疗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特别是免疫抑制性的肿瘤微环境。所以,寻找一种有效的手段来改善肿瘤的免疫微环境将是提高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的必由之路。我们的前期工作表明抗血管形成药物可以改善血管的功能,从而减少肿瘤的免疫抑制作用和提高免疫治疗的效果。但是,很多肿瘤对抗血管形成的药物并不敏感,本项目将利用一类可以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和胶原蛋白形成的药物,如吡非尼酮,来研究它们对这类肿瘤中的血管和免疫细胞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并探索吡非尼酮等与肿瘤免疫治疗联用的方案和疗效。这个研究不仅要解决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也在尝试一种新的肿瘤转化医学研究模式,既从已在临床上使用的非抗癌药物中挖掘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价值。所以,本项目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临床应用和社会效益三重意义。

项目摘要

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在我国正逐年快速上升,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在多种肿瘤治疗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被认为是有望治愈恶性肿瘤的一种新型疗法。但是,肿瘤免疫治疗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特别是免疫抑制性的肿瘤微环境。所以,我们在本项目中研究了吡菲尼酮和激活DLL1/Notch信号通路对肿瘤免疫微环境和肿瘤免疫治疗的影响及其机制。通过分析比较肿瘤浸润MDSC与TAM的各自特性,我们发现TAM比肿瘤浸润MDSC具有更强的免疫抑制性,而肿瘤浸润MDSC则具有较强的促进血管生成的功能。这为我们后续研究肿瘤免疫微环境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在乳腺肿瘤模型中,我们首次证明了吡菲尼酮治疗或激活DLL1/Notch信号通路都可以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虽然吡菲尼酮治疗对肿瘤浸润免疫细胞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激活DLL1/Notch信号通路减少了Treg,促进了TAM向M1型转化和激活了CD8+ T淋巴细胞的功能 。通过体内特异去除CD4+和CD8+ T淋巴细胞,我们证明了激活DLL1/Notch信号通路通过T淋巴细胞来诱导肿瘤血管正常化,其中活化的CD8+ T淋巴细胞介导了其对肿瘤血管功能的促进作用。而且,我们还证明了激活DLL1/Notch信号通路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效果。根据这些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吡菲尼酮治疗可以诱导肿瘤血管正常化,激活DLL1/Notch信号通路可以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而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改善可以显著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目前,全世界有成百上千种临床试验正在检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其他肿瘤治疗手段的联合治疗效果,但是这些联合治疗往往缺乏很强的理论依据。我们的研究提示,重塑肿瘤的免疫微环境是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兼具重要的理论研究、临床应用和社会效益三重意义。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2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3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DOI:10.11821/dlyj201810008
发表时间:2018
4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20.05.013
发表时间:2020
5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DOI:10.3785/j.issn.1008-973x.2022.05.013
发表时间:2022

黄玉辉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81673004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0272111
批准年份:2002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802280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吡非尼酮靶向调控肿瘤微环境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批准号:81860320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张帅
学科分类:H2710
资助金额:35.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

吡非尼酮经门静脉灌注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批准号:81760325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周石
学科分类:H2710
资助金额:33.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3

吡非尼酮保护百草枯中毒性肺损伤的机制研究

批准号:81560309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宁宗
学科分类:H1604
资助金额:3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吡喹酮和左旋吡喹酮的抗虫作用和治疗的免疫机理研究

批准号:38870724
批准年份:1988
负责人:徐肇月
学科分类:H2203
资助金额: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