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氯代有机物的生物还原脱氯机理及其生物效应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108145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王继华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4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4-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刘翔,李志宇,崔迪,辛佳,彭丽杰,牛佳,广慧,宋北,关健飞
关键词:
还原脱氯氯代有机物高效降解菌生物效应DDT
结项摘要

本项目选择具有高毒性、持久性和积累性的典型POPs物质-DDT为特征污染物,采用GC-MS化学分析手段、同位素示踪、三维荧光光谱分析、PCR-DGGE和16SrDNA测序等技术,研究DDT在土壤环境中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转化、降解等作用,分析DDT生物还原脱氯的作用机理,解析生物降解及微生态调控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考察含氯POPs污染物脱氯/降解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掌握高效降解菌的生理生化特征和遗传学特性,分离和纯化脱氯酶,尝试进行关键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为进一步探索构建具有原位高效脱氯功能的基因工程菌提供新的思路,为含氯POPs污染场地的生物修复和生态风险评价奠定理论基础。

项目摘要

针对本项目选择的特征污染物DDT,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纯化、16SrDNA测序、HPLC分析、HS-GC-MS分析等技术,对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与鉴定,共得到8株具有DDT降解能力的菌株,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些菌株进行进一步的驯化与固定化处理以提高菌株降解率。此外还对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降解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降解途径进行了研究,并尝试进行关键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为进一步探索构建具有原位高效脱氯功能的基因工程菌提供新的思路,为含氯 POPs 污染场地的生物修复和生态风险评价奠定理论基础。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3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4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DOI:10.16507/j.issn.1006-6055.2021.09.006
发表时间:2021
5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DOI:10.3724/ SP.J.1123.2019.04013
发表时间:2019

王继华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生物阴极加速氯代烃污染物还原脱氯及作用机制

批准号:31400104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李智灵
学科分类:C0106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改性负载型纳米M/铁双金属制备及其对氯代有机物催化还原脱氯性能与机理研究

批准号:50978066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刘惠玲
学科分类:E10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生物炭对微生物/铁矿物还原氯代有机物的作用机制

批准号:21677101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董华平
学科分类:B0603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水稻土有机氯还原脱氯过程的微生物—化学耦合机制

批准号:40601043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周顺桂
学科分类:D0709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