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高原丛藓科分类及区系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66005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40.00
负责人:赵东平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内蒙古大学
批准年份:2016
结题年份:2020
起止时间:2017-01-01 - 2020-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白学良,王丽红,萨仁格日勒,麻扬,陈学敏
关键词:
分类蒙古高原丛藓科区系
结项摘要

Mongolian plateau, in the hinterland of Asia Continent, fall within the arid and semi-arid climate regime where has complex distributive types and great diversity of bryophytes. The Pottiaceae, contained many species tolerant of long droughts, is the dominant family in the Mongolian plateau. Owing to diversity in species and habitats, morphological plasticity of the plants, and the number of diagnostic characters is low, which means that Pottiaceae has often been considered a complex and taxonomically difficult family. The family has been studied by the bryologist from China and Mongolia, however, it is relatively scattered and lacking comparative studies, and the Mongolian plateau has been not treated as a geographical and ecological unit to carry out a comprehensive study. By the combined methods of morphological taxonomy and floristic plant geography the present study will provide a better knowledge of Pottiaceae species diversity,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floristic characteristics, provide valuable regional basic data by intensive field collections detailed observations on key characters.

蒙古高原地处亚洲大陆腹地干旱与半干旱地区,苔藓植物资源丰富,区系成分复杂。该地区苔藓植物的优势科是对干旱环境具有极强适应性的丛藓科植物,该科植物由于种类和生境的多样性和形态可塑性大,导致有些属的界线不明,遗留了大量的分类学问题,被认为是最复杂和分类最困难的类群之一。目前中、蒙两国学者对该科的研究相对独立,缺乏系统性,未能将蒙古高原作为一级地理和生态单元开展综合研究。本项目以蒙古高原丛藓科为对象,通过标本采集、整理,以经典分类和植物区系地理学为基础,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对本科进行分类及区系研究,旨在探究蒙古高原丛藓科物种组成、分类界线、区系特征、地理分布等,揭示该地区丛藓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空间分布格局,为该地区苔藓植物物研究提供区域性基础资料。

项目摘要

蒙古高原苔藓植物的优势科是对干旱环境具有极强适应性的丛藓科植物,该科植物由于种类和生境的多样性和形态可塑性大,导致有些属的界线不明,遗留了大量的分类学问题,被认为是最复杂和分类最困难的类群之一。目前中、蒙两国学者对该科的研究相对独立,缺乏系统性,未能将蒙古高原作为一级地理和生态单元开展综合研究。因此,急需开展该地区丛藓科的分类学修订。该项目获得如下研究成果:.蒙古高原丛藓科植物共有33属,124种,10变种,可分为5个亚科:反纽藓亚科 (1属,2种)、舌叶藓亚科 (1属,1种)、毛口藓亚科 (5属,15种,2变种)、扭口藓亚科 (13属,55种,3变种)和丛藓亚科 (13属,51种,5变种)。总结分析了科内属间区分的关键性状,编制了分属、种检索表;详细描述了各个物种的形态特征,并进行了显微拍照,对相似物种进行了讨论;提供了研究区分布和世界分布情况。.蒙古高原丛藓科中物种数最多是对齿藓属(31种),含5种以上的属4个,即对齿藓属、赤藓属、墙藓属和红叶藓属,这四属的种数之和达到了68种,占总种数的50.75%。北温带成分占显著优势,占到54.65%,东亚成分次之,中国特有成分也占了较大的比重。这说明蒙古高原丛藓科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同时兼有浓厚的东亚区色彩,与北美植物区系也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并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研究共发现1个新种:昆仑对齿藓;2个蒙古国新记录属:圆口藓属和拟合睫藓属;6个中国新记录种:钙生赤藓、亚高山赤藓、群生石灰藓、条纹细丛藓缺齿变种、波边酸土藓粗肋变种和长叶纽藓脆叶变种;3个内蒙古新记录种:东亚红叶藓、群生石灰藓和锐齿酸土藓;以及19个蒙古国新记录种。排除物种13个,存疑物种6个。矮藓属、陈氏藓属、细丛藓属、小墙藓属、湿地藓属、丛本藓属、石灰藓属和舌叶藓属仅分布在中国内蒙古,细齿藓属仅分布在蒙古国。蒙古国和内蒙古共有种72种(含变种),占总种数的53.73%。.本项目在蒙古高原丛藓科分类学及区系方面获得的研究成果有利于了解该地区苔藓植物多样性和空间分布格局,为世界苔藓植物物研究提供区域性基础资料。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DOI:10.19818/j.cnki.1671-1637.2021.05.022
发表时间:2021
2

2000-2016年三江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2000-2016年三江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DOI:10.6046/gtzyyg.2020.01.32
发表时间:2020
3

2017年冬季斯科舍海南极磷虾种群结构变动研究

2017年冬季斯科舍海南极磷虾种群结构变动研究

DOI:10.12024/jsou.20190302561
发表时间:2019
4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链接表示及预测方法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链接表示及预测方法

DOI:
发表时间:2018
5

我国煤矿顶板运动型矿震及诱发灾害分类、预测与防控

我国煤矿顶板运动型矿震及诱发灾害分类、预测与防控

DOI:10.13225/j.cnki.jccs.xr21.1800
发表时间:2022

赵东平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1260046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4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0900080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东亚真藓科植物区系分类研究

批准号:31070184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赵建成
学科分类:C0201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中国丛藓科的分类学修订

批准号:30870160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白学良
学科分类:C0201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中国丛藓亚科(丛藓科,藓纲)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批准号:30900080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赵东平
学科分类:C0201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东亚青藓科植物区系研究

批准号:30370113
批准年份:2003
负责人:王幼芳
学科分类:C0201
资助金额:1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