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地貌是火星的主要地貌类型之一,是中国将要实施的火星探测计划必须包括的研究内容。本项目针对国际地学发展趋势与风沙地貌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充分利用共享的火星风沙地貌探测资料和中国风沙地貌研究积累,在开展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研究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以中国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沙漠中的类火星风沙地貌为对象,通过火星风沙地貌和研究区类火星风沙地貌影像处理与分析;形态及其发育环境的野外考察、测量和定位观测;极端环境风沙运动规律的野外观测、现场模拟试验和理论分析;沉积物样品实验分析;类火星风沙地貌形成与演变过程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类火星风沙地貌的形态学、发育环境和形成与演变过程等问题。拟在极端环境风沙运动规律、类火星风沙地貌的形成与演变过程模型、类火星风沙地貌发育环境的重建方面做出创新成果。为认识火星风成环境提供依据,形成中国行星风沙科学研究团队,参与国际研究,拓展中国风沙地貌学研究领域。
以中国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沙漠中的类火星风沙地貌为对象,取得了四个个方面的重要成果:(1)类火星风沙地貌类型简单。尽管象其他沙漠一样,青藏高原发育了多种风沙地貌类型,但总体类型比较简单。风积地貌以简单沙丘为主,几乎没有复合和复杂沙丘出现。即使在简单沙丘中,类型也比较单一,以新月形沙丘占绝对优势,占90%以上,在风蚀地貌中,雅丹地貌占绝对优势。沙丘低矮,高度一般在 30m以下,85%在 5 m-30 m之间。由于风沙堆积厚度较小,青藏高原很少出现绵延起伏的沙海景观。(2)类火星风沙地貌形成时间晚。与中国北方沙漠相比,青藏高原风沙地貌的形成时间明显较晚。OSL年代学研究表明,流动性最强规模最大的柴达木盆地的沙丘形成于3ka BP,其他地区的沙丘形成时间可能更晚。 (3) 类火星风沙地貌对气候变化敏感。青藏高原的风成沉积记录表明,在第四纪地质时期,风沙活动至少在中更新世就存在,晚冰期以来的风沙活动记录则更为广泛,而目前所见的沙丘几乎都是3ka BP以来的。青藏高原风沙地貌的形成与发育对应于冷干气候,与气候变化相伴的冰川、冻土、湖泊水位和植被等均对风沙地貌的发育有重要影响,使较早时期形成的风沙地貌,由气候变化引起的环境变化所改造,未被保存下来,现代风沙地貌仅是3ka BP以来冷干气候的产物。(4)沙源丰富度是影响类火星风沙地貌发育的重要条件。类火星风沙地貌产生于沙源丰富度的空间差异。传统风沙地貌学理论认为,风、地表状况和沙源是影响风沙地貌的三大要素,风况和地表障碍物对风沙地貌类型起决定作用。柴达木盆地的类火星风沙地貌表明,沙源丰富度也是决定风沙地貌类型的重要因素。柴达木盆地沙漠与火星确实存在限制沙源供应的因素,如盐分、干冰等物质的胶结作用。所以,沙源供应不充分是影响火星沙丘地貌发育的重要因素,导致火星沙丘地貌类型简单,以简单线形沙丘为主。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相似日理论和CSO-WGPR的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
分层地质类材料靶体抗超高速侵彻模型实验
顾及功能语义特征的建筑物空间分布模式识别方法
植物中蛋白质S-酰化修饰的研究进展
农地整治何以促进农户收入增加——基于整治模式和地貌类型的异质分析
毛乌素沙漠古河流湖泊的消退和风沙地貌演化过程研究
风沙-黄土转换带的多营力地貌过程及其耦合机制
风沙湍流边界层及其地貌形态演化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华南海岸风沙地貌与沉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