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认知,特别是面孔表情的认知与神经基础是目前社会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本项目采用ERP与心理行为结合的方法,创新的实验范式,来研究注意瞬脱中面孔身份、表情加工及其相互关系的脑机制。通过比较不同注意资源下面孔表情加工的行为和脑电差异,来揭示注意资源影响了哪些面孔敏感性的ERP成分,不同面孔的情绪效价效应在脑内的加工过程,可望提出面孔表情加工的认知模型。通过不同注意资源下,面孔与物体识别以及识别正立和倒置面孔之间的行为和电脑差异,来揭示识别面孔身份信息与注意资源的关系,明确大脑对面孔身份信息能否自动加工。本项目的执行希望提供新的科学证据,修正目前流行的面孔加工认知模型。申请人经过了严格、系统的认知神经科学训练,已发表2篇SCI论文,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本项目通过ERP技术主要研究了面孔表情和身份加工的脑内时空机制以及注意对面孔表情和身份加工的影响。我们研究了不同效价的面孔表情在不同注意资源条件下的脑内时间过程,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面孔表情加工的三阶段假说。这三个阶段分别是:负性表情的加工偏向阶段,情绪表情加工的优势阶段和不同情绪表情的深入加工阶段。我们揭示了注意资源对这三个阶段加工的影响存在不一致性,第一阶段的加工受注意资源的影响较少,而第二和第三阶段的加工受到注意资源的影响较多。此外,我们采用cue-target范式研究了恐惧面孔表情的无意识加工,研究结果表明在非注意条件中,大脑仍然能够对恐惧面孔表情进行无意识加工。. 关于面孔身份加工我们则着重研究了面孔倒置效应,研究发现面孔倒置效应的产生不依赖于注意资源。不管注意资源是否缺乏,识别倒置面孔都比识别正立面孔明显更困难,脑电数据与经典的面孔倒置ERP效应一致,即倒置面孔诱发了更大的N170波幅和更晚的N170潜伏期,同时我们也首次报告了正立面孔比倒置面孔在左半球诱发了更大的P1波幅。我们特别研究了面孔加工是否会产生注意瞬脱,结果发现不管是面孔探测任务还是区分任务都要受注意时间维度的影响,都能产生注意瞬脱效应。从ERP成分上来看,N170和P3的波幅都要受注意时间维度的调节,而P1波幅则不受影响,这表明了在面孔加工的早期阶段受注意资源的影响较少,而面孔加工的编码和识别阶段受注意资源的影响较多。此外,我们首次发现了面孔诱发的N170波幅大小与是否产生面孔注意瞬脱存在显著的相关,N170波幅也表现出了与行为反应类似的注意瞬脱效应。这说明了面孔加工的注意瞬脱效应是由于对面孔的知觉编码受到损害而造成的,该结果也为Treisman提出的注意早期过滤模型提供了有力的电生理学证据。. 本项目还进一步拓展了对最重要的面孔敏感性成分N170的研究,我们发现数字表征也产生了N170成分,与面孔诱发的N170存在右半球优势不同的是,数字表征产生的N170具有左半球优势,并且我们揭示了近似和精确的数字表征所诱发的N170波幅存在显著的差异。. 本项目系列研究成果已形成SCI期刊论文4篇、中文重要核心期刊论文1篇,其中SCI/SSCI二区以上刊物2篇,最高影响因子7分,单篇SCI论文最高引用率目前已达40余次。总体来说,本项目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研究目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多空间交互协同过滤推荐
融合语义信息的汉老双语句子对其方法
基于时空注意力机制的目标跟踪算法
注意视角下面孔构形加工和特征加工的神经机制
不同运动模式的动态面孔的识别——整体加工、注意、经验的作用
面孔吸引力的无意识加工及其对注意的影响
动态面孔语音情绪的整合加工及神经生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