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泉生物群落生活发现于海底板块消减带或天然气体水合物区等地质背景,它们在深海底缺氧和低温的环境中,依靠体内共生化学厌氧合成细菌产生营养,属于海底极端环境生物。2004年中德合作太阳号177航次首次在南海北部天然气体水合物调查区获得了以双壳为优势类别的更新世以来的冷泉生物样品。本课题组前期已经展开并获得了对双壳和珊瑚的分类学等初步研究结果。在此基础上,本项目拟利用有关冷泉生物资料,继续深入展开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并比较它们与世界上其他海域所发现冷泉生物群落在上述方面的异同,总结研究区冷泉生物的特征以及它们与流体或甲烷喷溢的关系或指示意义。同时,拟将该资料用于更早地质时代海洋冷泉动物群结果的对比和解释,以期获得对古代海洋生物的演化和海底环境有更加合理的解释。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高压工况对天然气滤芯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南海北部晚更新世以来地球磁场变化的古气候背景
南海北部海底冷泉探测及其活动特征研究
南海北部活跃冷泉区甲烷冷泉演变的沉积地球化学记录及演变模式
新疆北部典型黄土沉积晚更新世以来古地磁漂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