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肿瘤细胞特异性示踪标记物在活体内成像技术,研究肿瘤发生发展,特别是在早期诊断、治疗中将起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提出三色上转换纳米粒子-抗体标记/成像的高特异性分子探针及抗CD20靶向药物荧光探针。鉴于前期工作发现核-壳型稀土掺杂纳米粒子上转换发光中,经表面生物功能化后,在极性溶液中分散稳定性和上转换发光强度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显示出在分子成像中具有成为分子探针的潜质。本项目拟将①设计、构建MCL特异性抗原CyclinD1、CD5和CD20的单抗三色发光纳米探针,②在体外通过纳米探针与MCL细胞株结合,观察三色纳米荧光探针定性定量特异性标记能力;③在体内建立MCL动物模型,明确纳米荧光探针在动物模型活体组织、细胞内的多色荧光成像效果;提高MCL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④利用抗CD20单抗靶向药物荧光探针,靶向治疗及荧光成像MCL,为MCL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疗效追踪奠定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是一类在病理学、免疫表型和细胞与分子遗传学上具有特征性改变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其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急待探索出MCL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寻找新的给药途径已成为国际研究热点。我们发现核-壳型稀土掺杂纳米粒子上转换发光中,经表面生物功能化后,在极性溶液中分散稳定性和上转换发光强度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显示出在分子成像中具有成为分子探针的潜质。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二颜色纳米荧光探针的制备;2)EB病毒潜伏感染的静息B细胞模型的建立; 3)MCL细胞株的纳米荧光标记和二色荧光成像研究; 本课题创新点在于发现或揭示了:1) 成功进行了上转换纳米粒子的合成制备及进行表面改性,表明两种上转换纳米粒子在980nm激光的激发下,能够发射出蓝色和绿色荧光,而且其单色性还比较好,表面改性后,其上转换发光也明显提高; 2)建立了EB病毒潜伏感染的静息B细胞模型,本研究建立的CD5+B/EBV细胞具有体内EBV潜伏感染的静息B细胞的特征;3)设计、构建上转换纳米粒子的合成MCL特异性抗原CD5和CD20的单抗二色发光纳米探针,发现Lemieux-von Rudloff试剂直接氧化法修饰上转换纳米粒子,对上转换纳米粒子发光无明显影响。氧化剂将油酸分子氧化成壬二酸,壬二酸末端为羧基(-COOH)基团,羧基修饰的上转换纳米粒子能很好地分散在水中,同时,羧基基团为上转换纳米粒子与抗体的共价偶联奠定了基础; 4)首次在体外通过NaYF4:Yb,Er/Tm上转换纳米粒子纳米探针与MCL细胞株结合,采用不同抗体标记不同颜色发光的纳米荧光探针,对MCL细胞表面的两种特异性抗原进行成像,增强了MCL诊断的特异性。本项目研究为MCL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疗效追踪奠定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超顺磁/上转换荧光多功能纳米生物探针在肿瘤早期诊断上的应用基础研究
用于膀胱癌早期诊断及精准分期的磁共振/上转换荧光双模态uPAR靶向纳米探针研究
纳米上转换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其表面结构的研究
室温上转换荧光纳米生物探针的制备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