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患者的血清固定现象可导致梅毒复发和传染,其原因未明。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鉴定20个具有免疫原性的膜蛋白,发现TPN47抗体能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TPN17能激活调节性T细胞,并被其抗体阻断。这些结果提示梅毒膜蛋白(尤其是免疫原性膜蛋白)在梅毒血清固定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项目拟进一步对免疫原性膜在血清固定形成中的可能机制做系统的研究:梅毒免疫原性膜蛋白是否还存在类似于TprK的基因多态性和遗传变异;采用流式细胞技术等研究免疫原性膜蛋白对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凋亡的作用,分析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探讨机体发挥免疫学效应关键因素,及其可能的体内细胞因子网络;探讨免疫原性膜蛋白在血清固定形成中的信号通路;通过构建血清固定动物模型,采用抗体阻断的方法,验证TP免疫原性膜蛋白功能。由此阐明免疫原性膜蛋白在梅毒血清固定形成中的作用机制,为深入揭示梅毒血清固定形成机制奠定基础。
梅毒患者的血清固定现象可导致梅毒复发和传染,其原因未明。课题组使用免疫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分离鉴定能够被人体识别的、具有免疫原性的Tp膜蛋白组分。通过膜蛋白表达谱,最终筛选了9个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TpN15、TpN17、 TpN35、TpN47、TpF-1、tmp、polA、fla-A、bmp)。应用这些蛋白作为检测靶点,构建了一系列的梅毒检测方法:包括梅毒螺旋体实时荧光定量PCR单基因检测、梅螺旋体实时荧光定量PCR多靶检测,以及梅毒螺旋体特性抗体免疫印迹检测等。同时,我们对梅毒血清固定与神经梅毒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梅毒血清固定与神经梅毒密切相关,在临床工作中,对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应进行脑脊液实验室检查,以排除神经梅毒的可能性。另外,我们也对神经梅毒的临床、实验室特征,及其神经梅毒的诊断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对神经梅毒有着全新的认识。在对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实验室、临床特征的系列研究中,我们提出了梅毒特异性抗体IgM可以作为梅毒复发和传染性的指标的论断。本项目的研究成功建立了兔感染动物模型,分离到多株来自患者组织、CSF、血液的Tp株,使得我们实验室成为国内储存梅毒螺旋体野生株最多的实验室之一。我们应用分离到的梅毒螺旋体野生株,已经建立了一、二期梅毒的兔感染模型,正着手进行相关的免疫学研究。本项目的研究也提出了梅毒螺旋体的基因分型可能与血清固定存在着重要的联系假说,相关的神经梅毒与梅毒螺旋体基因分型的关系正在探讨中。本项目发表SCI论文4篇、中国核心期刊1篇,并有多篇论文已经在一审、二审状态,获得13项国家专利授权,另有13项国家发明专利在公示中,并培养了一名硕士研究生。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抗生素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柔性基、柔性铰空间机器人基于状态观测的改进模糊免疫混合控制及抑振研究
3-羟基糖取代对槲皮素与人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做客肿瘤细胞的免疫检查点分子: 不在其位,也谋其政
梅毒螺旋体tprK差异基因的筛查及在梅毒血清固定诊断中的价值评估
亲神经亚型梅毒螺旋体在神经梅毒发生中的作用机制
M2型巨噬细胞在梅毒血清固定形成中的作用和机制
自然调节性T细胞在梅毒血清固定现象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