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岩溶理论认为,现代岩溶的发育是受侵蚀基准面控制的,通常在侵蚀基准面以下的深部缓流带岩溶发育程度较弱,主要以溶隙溶孔为主。然而,2002年在渝怀铁路圆梁山隧道毛坝向斜段施工过程中,于侵蚀基准面以下450m的茅口灰岩中揭露出充填有可塑至硬塑粘土(粘土突出总量达6500m3)的溶洞,造成重大财产和人员损失,并影响工期。显然这是一种新型的、较为特殊的岩溶发育模式,研究其形成机理及对隧道工程建设的影响,不仅对圆梁山隧道和其它即将开工的类似工程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而且可以丰富和完善岩溶学的理论。因而确定主要研究内容为:探索深部缓流带岩溶水的循环模式,查明深部岩溶发育的地质-水动力-水化学环境条件,深入研究如何在勘察阶段利用地质环境条件、水动力、水化学、水环境同位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等信息评价深部岩溶发育问题,进而进行深部岩溶的工程适宜性评价。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一种新型斜坡深部拉裂的形成机理及工程效应研究
贵州安顺岩溶地区河流水文规律及岩溶形成机制的研究
水利工程影响下河岸带和库岸带湿地植被的差异及形成机理研究
华北煤田南缘岩溶陷落柱形成演化机制及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