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徽州传统村落集群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278111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80.00
负责人:龚恺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东南大学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6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6-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薛力,王海宁,刘嵘,展亚东,裴逸飞,舒晨箫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村落徽州
结项摘要

The hot issues in the study on Chinese traditional domestic architecture has changed from the type, the for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s to building groups, settlement structure,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t has become a common sense that before more detailed study, expanding the scope of the study on traditional domestic architecture, promoting the cross connections between subjects, searching for more complete and deep conclusions with wide visions are urgent and necessary actions so as to meet with the practical need..Focused on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Huizhou, this project aims to recognize the rational villages in "cluster" with muti-subjects method. Rather than simply looking at the buildings , the study concerns on a larger filed includ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functions and scenes of villages, the self-organize system with outer space elements like fields and graveyards and social relation elements like family system and patriarchal clan system..With studying models ranging from domestic buildings, village groups to rural communities, based on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of 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village groups, space development, traffic organization, function integration and ecological compound, this study establishes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system on village groups, which would help promote the effective protection to village groups, organic growth, ecological equilibrium and the social harmony of the traditional domestic architecture in Huizhou.

中国传统民居研究热点经历了从建筑类型、形式、做法到建筑组群、聚落结构、文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在局部探究渐趋清晰之际,扩展传统民居研究范围、促进学科交叉,以更宽阔视角求得更全面、深入的结论,进而更有力策应现实需求,已渐成学界共识。.本项目以徽州传统村落群为研究对象,运用复杂系统理论和学科交叉方法重新认识"集群"意义上的传统村落,从更大范围的"生活圈"研究村落功能组合和风貌构成,着眼点不再局限于建筑,而是包括农田、墓地等外部空间要素以及家族、宗法等社会关系要素在内的自组织复杂系统,借助由民居建筑、村落群到乡村社区梯次递进的研究模型,对村落群结构网络、空间开发、交通组织、功能整合与生态复合等问题展开实证研究和分析归纳,建立基于地区主义建筑诉求的村落群研究理论体系,并据此针对社会转型期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利于村落群有效保护、有机生长、生态均衡、社会和谐的徽州传统民居保护与更新策略。

项目摘要

中国传统民居研究经历了从单体特点向聚落结构转化、并重的过程,在举国重视传统建筑的传承和发展,“乡建”热日益高涨的今天,回望2012年时申报的该课题无疑有着一定的前瞻性,当时提出的“扩大传统民居研究范围、促进学科交叉”也已成为了学界共识。. 本项目以徽州传统村落群为研究对象,用实测+社会调查的方式,对村落群的产生、组合结构、自组织维系要素及传统村落群的保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更大范围的“生活圈”来研究村落和村落间的关系,同时,着眼点也从本学科习惯的民居、街巷等物质因素扩大到社会关系等要素上,研究物质形态背后的文化成因。. 本次研究对村落群中的村际空间和村落群边界有了新的尝试和突破。从更大的整体视角和范围来审视徽州传统村落,将研究重点从村落的内部空间转移至村落的外部空间,即村落群中各村落之间的空间与领域。从而在一定的范围内对传统村落有进一步的理解,对如今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浪潮中,合理地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保护和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本次研究中完成了徽州婺源县的理坑、虹关、西冲和篁岭等数处村落群的大规模实测和社会调查工作,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和资料。在应用层面上,运用村落群理论,完成了《婺源古民居与古建筑保护中心规划》、《婺源岭脚村落群旅游发展规划》、《婺源西冲古民居改造设计》等数项规划、设计,为当地提供了传统民居保护与更新的范本,达到了申报时提出的针对社会转型期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方向,提供利于村落群有效保护、有机生长、生态均衡、社会和谐的徽州传统民居保护与更新策略的目标。. 同时,由于本次研究,相关成果还拓展延伸到与江苏省住建厅、国家住建部的合作研究上,牵头完成了《江苏乡村调查——泰州篇》、《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江苏卷》等著作的出版和发行。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2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3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DOI:10.11821/dlyj201810008
发表时间:2018
4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19
5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DOI:10.7685/jnau.201807013
发表时间:2019

龚恺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古徽州”传统聚落空间网络特征、形成机制及对乡村规划的启示

批准号:51678001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储金龙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循环经济建设下民族传统村落景观转型与保护对策研究

批准号:51068009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毛志睿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3

县域乡村建设体系的研究

批准号:58800020
批准年份:1988
负责人:李京生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徽州传统民居室内热环境形成机制及设计优化研究

批准号:51478001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黄志甲
学科分类:E0803
资助金额:8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