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花蓟马于2003年侵入我国,之后只在北京、云南局部地区造成为害;然而,近年来其危害加重并有向其它区域扩散蔓延的趋势。本研究围绕西花蓟马寄主广泛、种群增长迅速、抗药性强,直接从国外引入天敌风险较大且效果不尽理想的科学问题,以发生在棉田、蔬菜田、花园、果园的西花蓟马以及与西花蓟马同域发生的本地捕食性天敌昆虫为研究对象,采用COI标记技术和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相结合的技术与方法,重点研究本地捕食性天敌昆虫对西花蓟马的控制作用,精准、定量评价主要天敌昆虫对西花蓟马捕食作用的大小及其实时动态趋势。研究结果对充分发挥本地自然天敌对西花蓟马的控制作用,降低棉田、蔬菜田、花园和果园化学农药使用量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西花蓟马可持续治理体系中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作物相功能天敌的有机整合提供理论依据。某些研究结果及方法可以辐射到西花蓟马的其他寄主作物体系或应用于其它害虫食物链互作研究。
围绕入侵害虫逃离原产地天敌极易爆发成灾,从原产地引进天敌可能会形成新的入侵生物的问题,以SS-COI技术和SCAR标记技术分别获得1对西花蓟马特异引物(SS-COI引物和SCAR引物,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340 bp和320 bp)。检测结果显示,上述2对引物只对西花蓟马以及取食过西花蓟马的龟纹瓢虫、异色瓢虫等具有扩增作用,对近缘种属的28种(SS-COI标记技术)或41种(SCAR标记技术)蓟马以及18种同域发生的其他种类的害虫和天敌没有扩增效果,完全可用于西花蓟马入侵地捕食性天敌的筛选研究。此外,SS-COI和SCAR标记技术不仅对不同虫态的西花蓟马具有很好的检测效果,对不同地理种群的西花蓟马亦具有很好的检测效果(SS-COI标记);还可准确检测出西花蓟马发生地的寄主植物组织中是否携带卵(SCAR标记)。表明上述两种分子检测技术体系完全可以用于口岸检疫和国内种苗调运中的检验检疫和监测。.以多拷贝线粒体DNA为基础,根据西花蓟马特有的340 bp片段设计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引物和MGB探针,FO-77F/R和FO-77 probe。明确了卵、1-2龄幼虫、预蛹、蛹以及雌雄成虫的DNA拷贝数,确定了主要环境因素与本地天敌对西花蓟马捕食作用的定量检测结果的相关关系式分别为消化时间:Y = 1170.3x×e(-3.2616),环境温度:Y=-0.0368x+7.2289,捕食数量:Y=0.0705x+6.2467,同域猎物(豆蚜):Y=-0.2589x+5.479,为田间本地天敌对西花蓟马捕食作用的精准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以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县斗南乡为基地,系统采集辣椒田的捕食性天敌,检测结果表明,东亚小花蝽对西花蓟马的瞬时捕食能力最强,其次为七星瓢虫、龟纹瓢虫、蟹蛛类、肩毛小花蝽、南方小花蝽、草间小黑蛛、狼蛛,而异色瓢虫对西花蓟马的捕食能力最低。. 研究结果为有效筛选本地天敌类群,精准评价本地天敌对西花蓟马控制作用的大小,保护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实现外来物种的可持续管理等提供了理论依据。而西花蓟马SS-COI和SCAR快速检测技术体系的建立对口岸检疫以及蔬菜花卉及其种苗调运中的检疫、检测与监测,以及有效阻截西花蓟马在我国的进一步传播扩散,明确其扩张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西花蓟马的种群遗传及其对本地蓟马的竞争取代机制研究
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对烟粉虱田间控制作用的cDNA定量评价技术
西花蓟马与本地近缘种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及生理机制
西花蓟马侵入对东亚小花蝽控制二斑叶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