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气样前处理装置,建立了(15)N示踪—质谱计法直接定量硝化—反硝化损失的方法。研究表明,还原(Eh7-114-42mV)和氧化(Eh7290-330mV)条件下均能进行硝态氮的反硝化作用;氧化条件下(15)N标记铵态氮培养试验直接测得的气态(15)N损失量占(15)N施入量的11.9—14.7%,即为硝化—反硝化损失。由此认为稻田氧化层土壤中既可进行铵态氮的硝化作用,也可以进行继后的反硝化作用,导致氮素损失。试验结束时土壤样品经高压灭菌可显著提高残留的(15)N的回收率,表明常规风干过程中氮素损失严重,是差值法估算硝化—反硝化损失结果偏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试验还发现,植稻能明显促进铵态氮的硝化—反硝化作用,引起较大量的氮素损失。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好氧反硝化菌Pseudomonas poae NL-4吸附-交联固定化及脱氮研究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基于纳米铝颗粒改性合成稳定的JP-10基纳米流体燃料
诺氟沙星对地下水中反硝化过程的影响: 反硝化酶活性的证据
干湿交替对稻田硝化-反硝化氮损失及产物构成的影响机制
黄土区土壤氮素的反硝化损失研究
菜地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特征及其硝化反硝化机制研究
水稻根际硝化—反硝化过程中氮素损失的时空变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