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喷洒农药利用率低,绝大多数药液以水珠的形式从稻叶上滚落到田水中,降低了农药使用效率和浪费了大量农药,而田水中的农药进入江河湖泊中,成为污染水系的主要根源。主要原因是由于水稻叶面属于超疏水表面,雾滴难以在叶面上持留,药液特性不能满足高效沉积要求。本次项目中主要研究水稻叶面表面结构和药液特性对雾滴在水稻叶片上的沉积特性影响,确定雾滴的最佳持留粒径。.在本次研究中全面研究水稻在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叶片表面微结构,将雾滴在水稻叶面上的滚动角增加为评价雾滴持留的标准,并扩大雾滴粒径范围(由≥400μm扩大到≥100μm),而且增加外界干扰计算雾滴在水稻叶片上的临界脱落尺寸,确定雾滴的最佳粒径。本次研究更加细微,与实际生产联系更加紧密,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更完善的理论基础,对药液沉积过程的了解更加深入,在此基础上能促使我们研制和使用更加先进的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农药使用量。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农药雾滴在作物叶片上沉积及流失规律研究
水稻叶片表面特性与农药雾滴润湿行为的关系研究
农药雾滴雾化与在主要作物上的沉积利用
农药雾滴在水稻叶片表面碰撞与弹跳的微观机制与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