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下游地区典型文化遗址出土白陶的原料特点及产地特征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602333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鲁晓珂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6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7-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李强,徐霁明,徐嫦松,袁晓煜
关键词:
物相分析产地研究白陶原料特点
结项摘要

The provenance study on cultural relics is one of the mainstreams in archaeometry research to date,which can provide ancient cultural exchange information of different areas and also become the research focus of ancient ceram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y. White pottery was a special kind pottery appeared in Neolithic Age, the archaeologists widely considered that the white pottery producing circulation maybe follows some regularity in different areas. The white pottery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ellow River may relate to the 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Dawenkou culture, longshan culture and erlitou culture with very important archae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addition, based on the new research results, the raw materials of white pottery are not limited to two types of aluminum-rich and magnesium-rich. In this work, a series of technological methods include multiple nuclear analysis techniques will be carried on the white potteries unearthed at the typical cultural sit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ellow River to determine the chemical and phase composition, trace elements and isotopic ratio. In the phase analysis, the sample pretreatments will be used to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quartz. The characteristic of raw materials and provenance of white pottery in this project will reveal the differences of white pottery-making techniques in different areas and provide the scientific evidences to discuss the spread relationship of white pottery in Yellow River Valley.

文物产地探索是国际上十分重要的科技考古课题之一,其成果可为研究古代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也一直是古陶瓷科技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白陶是新石器时代出现的一类较为特殊的陶器,考古学界普遍认为白陶的生产流通具有一定的源流关系,而黄河中下游地区白陶传播关系则能够体现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以及二里头文化等的交流与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学意义。另外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白陶原料类型已经不局限于前人所总结的高铝和高镁两种类型。基于此,本项目将采用一系列科学技术手段包括多种核分析技术,首次系统研究黄河中下游地区典型文化遗址出土白陶的组成物相结构、微量元素及同位素比等特征,并提出物相分析中通过多种预处理方法降低石英等碎屑矿物的影响,较为全面地科学认知白陶样品的原料特点、粘土类型及产地特征,揭示不同文化区域白陶原料以及制作工艺的差异,为研究黄河流域白陶的传播关系提供科技支撑。

项目摘要

文物产地探索是国际上十分重要的科技考古课题之一,其成果可为研究古代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也一直是古陶瓷科技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白陶是新石器时代出现的一类较为特殊的陶器,考古学界普遍认为白陶的生产流通具有一定的源流关系,而黄河中下游地区白陶传播关系则能够体现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以及二里头文化等的交流与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学意义。基于此,本项目采用一系列科学技术手段包括多种核分析技术,首次系统研究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典型文化遗址出土白陶的组成物相结构、微量元素及同位素比等特征。.结果表明,锐钛矿和赤铁矿等广泛分布于各个遗址白陶中,这正是天然高岭土的主要矿物特征之一,并且发现在二里头遗址泛灰色白陶胎体及颗粒中广泛分布有碳黑,这是古代使用煤系高岭土的证据;一些白陶的内壁存在钙质结层,这是古人使用这些器具炊煮过程中的一些印记,并且从龙山文化到二里头文化,白陶一直保留作为煮水器物的功能。同时,锶同位素分析表明各个遗址白陶样品87Sr/86Sr比值分布范围较大(0.711336~0.738494),微量元素分布也较分散,区域性集中的特征不是很明显。两城镇遗址白陶采用的是其遗址附近的海滨沉积岩作为原料,原料的本地属性特征明显;其它遗址白陶采用的是受到陆源碎屑影响的沉积岩作为原料;陶寺遗址出土的两件白陶可能与河南地区的白陶样品原料来源接近;二里头遗址的白陶原料至少存在两处来源,一处与瓦店遗址白陶接近,一处与南洼遗址白陶接近。.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较为全面地科学认知白陶样品的原料特点、粘土类型及产地特征,揭示了不同文化区域白陶原料以及制作工艺的差异,为研究黄河流域白陶的传播关系提供了科技支撑。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OI:
发表时间:
2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DOI:10.13885/j.issn.0455-2059.2020.06.004
发表时间:2020
3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DOI:10.19713/j.cnki.43-1423/u.t20201185
发表时间:2021
4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5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DOI:10.16383/j.aas.2016.c150880
发表时间:2016

鲁晓珂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郑州商城出土白陶、印纹硬陶与原始瓷的制作工艺及产地研究

批准号:50902127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杨玉璋
学科分类:E0202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玉器的科技研究

批准号:50702066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李青会
学科分类:E0210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黄河中下游地区新旧石器文化过渡的环境背景研究

批准号:49771074
批准年份:1997
负责人:夏正楷
学科分类:D0714
资助金额:1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中原地区典型古文化遗址遥感影像图谱研究

批准号:40501043
批准年份:2005
负责人:杨瑞霞
学科分类:D0113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