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癌是耳鼻喉科常见恶性肿瘤,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医学研究重心逐渐从致病菌对疾病的作用转向自身常住菌群对维持人体健康的作用,人类微生物组与健康和疾病的研究是当前国际医学研究的前沿热点,肿瘤与共生微生物的研究是其中一部分。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喉鳞癌组咽喉部H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良性病变)。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由复杂的微生物群落来完成,微生物间存在拮抗或协同等关系,微生物组学是开启这一复杂的未知微生物群落的钥匙。本课题拟采用分子微生态学方法结合Barcoded pyrosequencing技术对喉鳞癌患者咽喉部整体菌群(已知和未知的,优势菌以及低丰度菌群)的详细组成和相对丰度进行研究。通过比较喉鳞癌患者和对照组咽喉菌群整体结构特点,分析喉鳞癌患者咽喉菌群的种类和相对丰度是否具有某些共同的变化特征,在微生物组水平上解析该疾病的特征,为喉癌的病因学研究和防治提供依据。
本课题分析了咽喉部微生物菌群的整体结构特征,比较了喉良性疾病(声带息肉)人群与喉鳞癌患者菌群结构的差异。共收集40 例喉鳞癌患者与31 例声带息肉患者的咽拭子样本和相对应的组织样本。采用454 Genome Sequencer FLX Titanium platform 高通量测序,共检测到14 个门218 个属的菌群。喉良性疾病人群中,喉部主要菌群在门水平主要包括:Firmicutes ( 59.0% ), Proteobacteria ( 10.8% ),Bacteroidetes (10.4%),Fusobacteria (10.1%),Actinobacteria (10.0%)。喉鳞癌患者中,在门水平主要的菌群为:Firmicutes (52.5%),Fusobacteria(16.2% ), Bacteroidetes (16.5% ), Proteobacteria (11.0% ),Actinobacteria (5.5%)。结果显示会厌附近与喉部声门附近的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p < 0.001)。喉鳞癌患者和喉良性疾病人群菌群结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p = 0.006),部分微生物可能与喉鳞癌存在相关性(p < 0.05)。本部分研究首次揭示了我国喉鳞癌患者喉黏膜菌群的结构特征,推测Peptostreptococcus ,Prevotella , Parvimonas ,Streptococcus ,Granulicatella 等菌属和螺杆菌属等部分菌群可能是喉癌的危险因素或保护性因素,这些菌群相互作用与制衡,动态调节喉部微生态环境的平衡,当菌群结构失代偿,则可能进一步导致肿瘤发生。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转录组深度测序挖掘喉鳞状细胞癌关键融合基因的研究
鉴定与喉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相关的microRNAs及其功能分析
益气活血解毒法对喉鳞状细胞癌抑制作用和免疫调节的机理研究
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风险模型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