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胞外聚合物性质及功能的高通量原位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474098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92.00
负责人:金帆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倪磊,张荣荣,夏爱国,杨帅,金震宇,王玥娇,李嘉虹,韩俊东
关键词:
原位表征铜绿假单胞菌细菌生物被膜胞外聚合物
结项摘要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which forms the scaffold for the three-dimensional architecture of the biofilms and is responsible for adhesion to surfaces,plays distinctive and essential role in the forming and development of biofilms. However, the in situ methods that can be applied to characterize the properties or the functions of EPS are rather limited, which results in that the current studies of EPS cannot elucidat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that determines biofilms formation. Here, by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olecular microbiology, microfluidics and state of the art microscopical techniques, first, we propose a complete solution that can 1) in situ visualize the adherent surface of bacteria, and characterize the microrheology of the bacterial slime layer, and quantitatively measure the adherent or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the bacteria and the surface; 2) in situ monitor the secretion of EPS, and map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PS on surface; 3) in situ track attaching, detaching, moving and clustering of bacteria on surface. Second, we will systemically investigate the interrelatedness among the bacterial surface behaviors, the properties as well as the functions of EPS during the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iofilms formation, thus eventually elucidating the roles played by EPS. Finally, we will seek new strategies that can be used to control the surface behaviors of bacteria by using the particular surfaces that are designed for impairing the normal functions of EPS.

胞外聚合物的分泌是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必要条件。它的性质和功能与生物被膜的形成机制紧密相关。由于缺少原位表征胞外聚合物性质和功能的方法,导致现今的研究基本和生物被膜形成的机制脱节。因此, 我们拟通过将分子生物学、微流控技术和多种显微镜手段结合,给出一整套的高通量解决方案以便在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1)定量表征细菌表面粘附的微观状态和胞外聚合物在细菌和表面间产生的粘附力、摩擦力以及胞外聚合物的微流变性质;2)实时监测胞外聚合物中特定物质的分泌和其在表面上的分布;和 3)定量研究细菌在表面上的粘附、运动、脱附和聚集行为。利用所建立的全新方法,我们将以铜绿假单胞菌为模型在其生物被膜形成的中前期定量研究它所分泌胞外聚合物的性质、功能和细菌行为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在机制上阐明胞外聚合物所行使的功能。希望通过掌控的规律来设计和制备能干扰胞外聚合物性质和正常功能的表面,从而探索控制细菌表面行为的新方法。

项目摘要

生物被膜的形成将导致多种难以用抗生素治疗的急、慢性感染,从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细菌在表面上的初始粘附是生物被膜形成的必要条件。在此大背景下,我们系统的研究了在生物膜形成的初期过程中和细菌粘附行为密切相关的两个主题。在第三个主题中,我们还进一步地发展了瓦解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新策略。植介入性医疗器械的广泛使用会大幅增加相关感染的可能性。在这类感染发生的过程中,细菌在这些医疗机械表面的初始粘附以及在流场剪切下如何保持粘附的机制仍不清晰。在第一个研究主题中,我们通过系统的研究发现在铜绿假单胞菌中存在一种异化表型,处于这中表型的细菌可粘附在多种高分子材料表面且可抵抗强流场的剪切。由这种抗强流剪切表型细菌所形成的生物被膜对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受性显著强于普通表型细菌所形成的生物被膜。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铜绿假单胞菌是通过过表达胞外蛋白CdrA去交联胞外多糖Psl形成Cdr-Psl复合体,从而实现细菌对多种高分子材料表面的抗强剪切的粘附,据估算粘细菌与基底的附强度可达50 N/mm2。抗强流场剪切的粘附细菌的发现以及其表面粘附机制的阐明为生物医疗器械使用介导的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处于对数生长的浮游状态菌群通常被认为处在生理以及表型均一的状态。在第二个研究主题中,通过结合高时空分辨的显微镜与单细菌追踪技术,我们却发现处在对数生长期浮游的铜绿假单胞菌在表面粘附时存在显著分化,即:约有80%的细菌可在15分钟内完成对表面的快速粘附,而剩下20%的细菌只缓慢的粘附于表面。进一步地研究发现:1)细菌快慢表面粘附的分化是由细菌生产、分泌胞外多糖Psl分化所导致的;2)生产、分泌胞外多糖Psl分化是由RsmYZ/RsmA 基因调控回路所控制。 我们的研究还发现,快慢粘附表型的分化会进一步的影响后续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在第三个研究主题中,我们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思路去探索细菌生物被膜防治的新策略。在这个研究主题中我们首先将蓝光激活磷酸双组份系统整合入了铜绿假单胞菌的基因组。我们首先在铜绿假单胞菌中完成利用蓝光对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的精确控制的测试。然后我们利用该系统控制磷酸二酯酶PA2133在菌中的表达从而实现利用蓝光控制第二信使分子环鸟苷二磷酸(c-di-GMP)的目的。通过对c-di-GMP的调控。我们实现了利用蓝光的辐照阻止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目的。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2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3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4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5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DOI:
发表时间:2016

金帆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40472017
批准年份:2004
资助金额:3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370760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070532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1274141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8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571500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771652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1104071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1774117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6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胞外蛋白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中的作用

批准号:31270177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马旅雁
学科分类:C0108
资助金额:9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铜绿假单胞菌胞外多糖和鼠李糖脂交互调控的分子机理

批准号:31400094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王世伟
学科分类:C0106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铜绿假单胞菌blaKPC基因传播机制研究

批准号:81501805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胡燕燕
学科分类:H2602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铜绿假单胞菌中噬菌体感染必需基因的筛选及功能研究

批准号:31370205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杨洪江
学科分类:C0107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