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岸水下地貌的迁移在海岸时空演化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海岸工程防护特别关注的焦点内容。本项目以高强度人文因素影响的杭州湾北岸水下侵蚀/淤积波地貌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沿岸连续多波束、双频测深、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监测、沉积物采集与钻探等的实施、同时辅之以不同时段的遥感影像采集和多时段数字化高程模型,基于GIS平台分析水下侵蚀/淤积波地貌形态、沉积特征与迁移方式,探讨影响其迁移行为的人文与自然因子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剖析侵蚀/淤积波的沉积动力过程及其对海岸沉积、岸线及海床冲淤等变化的影响,提出响应侵蚀/淤积波迁移的海岸地貌变化模式,形成侵蚀/淤积波地貌迁移的预报模型,为评估此类地貌迁移及其在海岸变化过程中的价值打下基础。
近岸水下地貌迁移不仅在海岸的时空变化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且也是海岸工程防护特别关注的对象。本项目以高强度人文因素影响的河口-杭州湾北岸为研究区,通过对沿岸连续多波束、双频测深、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监测、沉积物采集与钻探等、同时辅之以不同时段的遥感影像采集,基于GIS平台分析水下侵蚀/淤积波地貌形态、沉积特征与迁移方式,探讨影响其迁移过程的人文与自然因子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侵蚀/淤积波的沉积动力过程,进而研究不同的迁移行为对海岸沉积、岸线及海床冲淤等变化的影响,并提出响应侵蚀/淤积波迁移的海岸地貌变化模式,形成侵蚀/淤积波地貌运动的定量预报模型,为评估此类地貌迁移及其在海岸变化过程中的价值打下基础。主要结果包括:1. 由于长江流域强烈的人类活动,河流入海物质通量发生极大的改变并导致河口和邻近海湾环境出现变异;2. 该岸段侵蚀/淤积波以 的波长形态向西南迁移为主,迁移速率约为 3500~4000m/a;侵蚀/淤积波的移动主要通过波流作用下的泥沙反复悬移落淤,并伴有底沙推移的方式来实现。3. 杭州湾在1931-1997,河口有相对稳定的沉积,1997-2002河口的冲淤出现调整,2002-2008,河口出现迅速的侵蚀,并以每年58.5×106 m3/yr速度减少。长江河口的泥沙变化应该是杭州湾沉积出现转变的决定性因素。(4)因长江来沙减少以及侵蚀/淤积波自东向西移动,导致近10a来该岸段岸滩处于侵蚀状态,其中岸线整体后退;因季节性的波侯作用,岸滩具有冬淤夏冲的特征,岸线则表现为冬涨夏退,因局部工程作用影响的岸线则具有冬退夏涨的特征。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采用深度学习的铣刀磨损状态预测模型
杭州湾北岸潮滩演变与波.流.潮共存场关系的研究
杭州湾北岸全新世早期(10-9 cal ka BP)高精度海平面重建及沉积环境响应
青海湖西北岸河口沉积环境的现代过程研究
高山寒区流域侵蚀沉积与痕量元素迁移及其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