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是我国北方(尤其在农村)的主食作物,条锈病是其最危险的病害,因此它在我国的国计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2002年又在11个省市自治区发病面积达1.1亿亩,虽然尽努力进行了防治,仍造成巨大产量和经济损失。该病的流行的主导因素是条锈菌新小种产生而造成抗病性"丧失"。本项目在功能基因组原理和技术研究小麦与条锈菌互作机制,内容包括构建小麦-条锈菌亲和组合及非亲和组合的cDNA文库,ESTs测序,ESTs编辑,利用GenBank中的数据进行比较生物信息学分析,目的是发现小麦-条锈菌专化性互作特异ESTs及其功能。其意义是,为全面而深入认识互作机制构建发展平台,为以后的蛋白组学研究打下基础,这具有深远的学术和应用意义,例如,发现条锈菌中新型环保杀菌剂的药物靶标基因及其产物,发现及利用非专化性抗病机制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东部平原矿区复垦对土壤微生物固碳潜力的影响
国际比较视野下我国开放政府数据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小麦与条锈菌互作关系的分子机理研究
小麦条锈菌中真菌病毒种类及其与寄主互作机理的研究
miR1432及其靶标基因参与调控小麦与条锈菌互作的机理研究
与NPR1互作的小麦条锈菌效应蛋白PNPi (Puccinia NPR1 interactor) 的功能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