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中期50-60年代至今,电离层突发E层(Es)成为电离层研究的热点,它的出现具有偶发性,并难以预测,虽然公认的风剪切理论在解释Es的形成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它也有一些不能解释的难题,近期研究表明除了风场之外,行星波、地磁活动、天气、地震等都有可能对Es层的形成产生影响。而其观测数据也对这些影响很敏感,比如某时段数据序列存在明显的行星波周期,和某天或某月参量的突然增大或减小的扰动现象。因此,我们有可能从Es的观测数据中提取到行星波或其他扰动信息。近年来Es与行星波的关系的研究也成为热点,Es的临界频率foEs数据序列中存在的行星波周期被很多学者证实。我们可以通过对遍布全球的电离层垂测台站的Es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提取行星波参量信息,以及其他扰动信息。同时对这些扰动的研究也有利于对Es形成的物理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并有助于解释夏季异常等难题。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采用深度学习的铣刀磨损状态预测模型
瞬态波位移场计算方法在相控阵声场模拟中的实验验证
近水平层状坝基岩体渗透结构及其工程意义
基于EMD与小波阈值的爆破震动信号去噪方法
中层大气和电离层行星波状扰动的观测和研究
电离层等效电流体系对行星际扰动的响应
低热层金属层及其与电离层E层耦合研究
高纬电离层等离子体对流对行星际扰动的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