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粒棘球绦虫引起的包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在我国仍然是重要的卫生公共问题之一,其中G1株(绵羊株)世界范围分布最广,对牲畜和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细粒棘球绦虫具有复杂的基因调控模式,在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体内具有截然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因此对其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细粒棘球绦虫的生物学特性。MicroRNA是真核生物内存在的非常重要的调控因子,目前尚无对细粒棘球绦虫G1株microRNAs的报道。因此,本课题拟采用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G1株细粒棘球蚴阶段生发层及原头蚴的microRNAs进行鉴定,并分析出其在不同时期的表达水平以及预测潜在的靶基因,从而揭示micorRNAs在细粒棘球绦虫不同发育时期的基因调控功能,为阐明细粒棘球绦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包虫病的防控奠定基础。
细粒棘球绦虫具有间接生活史,其间进行一系列形态学的变化,涉及到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死亡,从而适应两种宿主体内环境的变化。中绦期幼虫在中间宿主内发育,具有一层生发层细胞,可分化成不成熟的幼虫—原头节。原头节可在终末宿主肠道内发育为成虫,也可以由于原发性包囊的破裂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继发性包囊。.miRNAs在RNA介导的基因沉默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可免费获得细粒棘球绦虫基因组数据,为研究细粒棘球绦虫miRNAs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我们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和成虫阶段进行了小RNA高通量测序,分别得到了20,003,178和 13,265,748个高质量序列。经分析,细粒棘球绦虫特有的miRNAs有168条, 种间保守的miRNAs有36条(属于27个miRNAs家族)。进一步分析显示所有的保守miRNAs在原头节和成虫阶段均表达,而特有的miRNAs有31条只在原头节阶段表达,17条只在成虫阶段表达。.在本课题中,通过对细粒棘球绦虫miRNAs的鉴定和分析为深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以及miRNAs在细粒棘球绦虫发育中的作用奠定了前期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天津市农民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鉴定及其对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的作用
细粒棘球绦虫成囊发育相关基因的筛选、鉴定及调控机制研究
我国细粒棘球绦虫骆驼株和牛株的研究
高强度聚焦超声波杀伤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的基础研究
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发育相关lncRNA的筛选及功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