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骨模型研究是目前辐射剂量学国际学术研究的热点。本课题针对辐射防护工程实践的需求,采用Micro-CT扫描识别的方式,建立反映中国人骨骼特征的微观骨模型;提出"基础骨松质单元"的方法,解决微观数据与宏观数据融合的技术难题,将微观骨模型嵌入中国参考人体素体模CRAM,建立国内首个复合型体素体模;针对微观小体积体素剂量难以模拟的问题,开发多重粒子自动重要抽样等蒙特卡罗模拟减方差技巧,实现骨剂量的精确模拟。在此基础上,广泛开展骨剂量学问题研究,包括微观骨模型参数影响分析、东西方人种骨模型差异及剂量影响的分析、六种典型外照射情形下光子骨剂量数据库、典型亲骨核素Ra-226、Pu-239内照射骨剂量数据库等内容,为人员辐射安全评价提供适合中国人使用的基础性剂量数据。.本课题不仅可以建立反映东方人种特点的微观骨模型,而且在模型的系统性、复合体素体模构建效率、剂量模拟精度等方面超过国外研究水平。
针对目前辐射剂量学国际学术研究的热点,本项目开展了宏观与微观融合的骨剂量学研究。本项目在两套男女成人宏观骨架上,采样66个微观骨松质样本采用Micro-CT扫描识别的方式,建立了反映中国人骨骼特征的微观骨模型;提出了“微观骨松质单元”的方法,解决了微观数据与宏观数据融合的技术难题;将微观骨模型嵌入中国参考人体素体模CRAM,建立了国内首个复合型体素体模;针对微观小体积体素剂量难以模拟的问题,采用Geant低能电子模块,结合微观骨模型连续边界翻转方法,实现了骨剂量的精确模拟。.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骨剂量学参数研究,包括内照射情形下各种能量电子骨吸收分数、外照射情形下光子骨剂量响应函数、典型亲骨核素Ra-226、Pu-239内照射骨剂量数据库等内容,为人员辐射安全评价提供了适合中国人使用的基础性骨剂量学数据。.与国外同类研究相比,本项目建立了反映中国人种特点的微观骨模型,空间分辨力达到19微米,在样本代表性、空间精度、骨模型融合方法等方面具有优势。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基于微型CT图像的小鼠体素模型建立及骨剂量学研究
基于新一代测序数据的顺式调控模体预测与分析
基于微剂量学的真实细胞体素模型及其初步应用研究
基于体素的牙种植体及周围骨的多尺度有限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