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兰州盆地下白垩统河口群中发现了一个以大型恐龙为主的新的恐龙化石组合。已经研究的三种恐龙:巨齿兰州龙、刘家峡黄河巨龙和炳灵大夏巨龙各具特色,不仅较辽西热河生物群中相关类群原始,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未见报道过的。这一新地点为深入研究我国早白垩世恐龙化石时空分布和演替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本项研究将对兰州盆地河口群恐龙化石进行系统野外发掘和室内研究,对含恐龙化石层位通过古地磁和孢粉分析等方法进一步厘定其时代。预期会发现一批有价值的恐龙化石,明确它们在各自类群中的系统位置,并揭示兰州盆地河口群恐龙化石组合与中国早白垩世其它恐龙化石组合的异同。同时,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加强甘肃省在恐龙研究方面的力量,培养一名博士和一名硕士研究生参加恐龙化石的研究。研究成果将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含SCI刊物)上发表不少于7篇论文。
在本项目实施之前的近十年内,在兰州盆地早白垩世河口群中首次报道了三个恐龙属种。这些恐龙均由项目负责人研究,并初步揭示了河口群中蕴含了一个独特的恐龙组合。在本项目的资助下,我们在兰州盆地河口群中进行了两次野外地质古生物工作,发现了一批新的化石,并采集了孢粉和化学地层学分析样品。发表论文8篇,其中4篇为SCI。这些成果包括发现命名河口群中两个新恐龙:金城洮河龙是亚洲第一个多刺甲龙类恐龙,而大唐永靖龙代表了一个进步的巨龙形类蜥脚类恐龙。我们还基于其它地区相关化石材料研究报道了晚白垩世最基干的鸭嘴龙超科成员(大同云冈龙)和甘肃早白垩世今鸟类化石三个新属种。综合这些成果以及正在研究的进展表明兰州盆地河口群保存了一个以大型恐龙为主的脊椎动物化石群,其构成面貌不同于中国任何已知其他恐龙动物群,在世界上也是独特的。河口恐龙动物群的时代很可能为早白垩世早期。河口恐龙动物群和早白垩世中期热河生物群中的恐龙面貌不同,而更接近于欧洲和北美及北非的恐龙动物群。对兰州盆地早白垩世河口恐龙动物群的研究为全面了解我国早白垩世恐龙及脊椎动物化石群的分布和演化提供了新的窗口,也为恢复东亚早白垩世古生物地理格局提供了新的思路。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抗生素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东部平原矿区复垦对土壤微生物固碳潜力的影响
洱海流域入湖河口湿地沉积物氮、磷、有机质分布及污染风险评价
考虑流固耦合影响的页岩力学性质和渗流规律
基于地震活动性和震源机制解研究渭河-运城盆地主要断裂带的特征及应力场分布
山东莱阳晚白垩世恐龙与恐龙蛋化石群及其特异埋藏研究
冀西北尚义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恐龙足迹及其古地理、古生态意义
内蒙古固阳盆地早白垩世柏科化石及其起源演化意义
辽宁朝阳早白垩世兽脚类恐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