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研究浙闽地区的变质基底与构造层的组成以及变质作用、变形特点和构造演化。提出本区早期陆壳由上下两个构造层组成,分别形成于中晚元古和早元古。陈蔡群变质作用P-T-t轨迹为顺时针演化趋势,显示地壳下沉到抬升过程。陈蔡群原岩包含两个大的火山—沉积旋回,其中发育有孔兹岩系。区内有斜长角闪岩可分为正副两大岩系。星子群杂岩呈递增变质带的热穹窿。本区经历了多期褶皱变形,并形成大型韧性剪切带。本区早期陆壳并非是一块完整的古陆,从早期地壳拉张,陆壳断块与江南古陆分离,出现古岛弧与弧后盆地,晚期弧盆闭合,褶皱造山,区域变质及岩浆活动,标志着大地构造旋回的全过程。浙闽陆壳以沟-弧-盆的形式向洋增生。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F_q上一类周期为2p~2的四元广义分圆序列的线性复杂度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时间序列分析与机器学习方法在预测肺结核发病趋势中的应用
夏季极端日温作用下无砟轨道板端上拱变形演化
2000-2016年三江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浙闽变质地质与成矿作用
浙闽沿海晚中生代复合基性—酸性火成岩及壳幔作用研究
浙闽沿岸海域跨陆架输运的特征和动力机制研究
伊犁地块早期大陆地壳形成与其亲缘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