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饱和自微乳释药系统(S-SMEDDS)是由油、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抑晶物质形成的均一溶液,口服后可以在胃肠道内自发形成微乳,提高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S-SMEDDS组分多且性质差异大,本研究采用Langmuir单分子膜技术,测定不同油相的极性,考察不同极性油与其他组分的相容性;采用Langmuir-Blodgett(LB)多层膜技术,以卡马西平为模型药物,用不同水相作亚相,制备S-SMEDDS体系LB膜,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药物结晶的生长情况,结合红外光谱和小角X射线衍射及核磁共振技术研究药物与抑晶物质在膜中的分子排列情况,探讨S-SMEDDS抑晶作用机制。通过微量等温滴定量热技术测定体系与水接触后发生的焓变及表面自由能随时间的变化,探讨S-SMEDDS自微乳化过程及各组分、抑晶物质对自微乳化作用的影响,从分子水平及热力学角度研究体系的微观性质,对制剂处方筛选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课题首次利用Langmuir-Blodgett(LB)膜技术,从分子水平和热力学角度研究S-SEDDS体系的微观性质,对制剂处方筛选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采用Langmuir单分子膜技术,测定了不同油相的极性大小,选择含有不同极性油的S-SEDDS制剂并制备形成单分子膜,考察了单分子膜的微观分子排列状态、静态弹性、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阐明了不同极性的油与表面活性剂等组分的相容性,为S-SEDDS处方中各组份的筛选提供了依据,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Int J Pharm,2012, 437,100-102。.采用LB多层膜沉积技术,以卡马西平为模型药物,分别将含有药物和抑晶物质的S-SEDDS制剂单层膜转移到固体基片上,形成多层LB膜,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药物结晶的生长情况;以水为亚相,将不同处方S-SEDDS制剂制备混合LB膜并测定其π-A曲线,计算其自由能变化,考察了不同处方自微乳化过程及抑晶物质对自微乳化作用的影响。结合红外光谱、核磁共振1H-NMR测定和小角X射线衍射分析药物析晶的趋势及药物与抑晶物质的分子排列、发生相互作用的部位,阐明了抑晶作用的可能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了四篇SCI文章,已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双功能薏苡仁组分“类过饱和”微乳肝靶向释药系统的构建及抗肿瘤机制研究
中药新型自微乳给药系统构建规律及有效性的多水平研究
兼有超声触发释药与超声示踪特性的载药微系统
细胞内脉冲释药系统的肿瘤治疗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