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48个国家的2724份红花资源中具有代表性的材料,经三年在不同地区、海拔下种植,采用遮光、加光、温室加温等措施处理,开展生理、生化、形态综合研究、探讨红花对光温反应及内部机制的变化,使传统的形态分类与试验科学的生化分类结合起来。验证和完善了红花光温生态类型划分的论点;证明低纬度地区的材料对温度反应敏感,高纬度地区的材料对温度反应不敏感。温度对植株高、节间长度,有效果球数、百粒重,生产力有明显的影响。发表论文三篇,入库种质资源600份。筛选出12个含油量30(+)%、亚油酸75(+)%的优良品种(系),相应的建立了数据库。对红花的引、育种,栽培技术以及生态分类,生态区划,示范与推广有较深远的影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红花种质资源的评价与保存
棉花柱头外露种质类型及其杂种一代的光温特性研究
红花不同种质类型耐盐能力及其遗传表现分析
新疆红花种质资评价及药材质量形成的生态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