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近年来旅游发展迅速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对区域生态安全构成威胁。本项目以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为典型研究区,针对高海拔地区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面临的实际问题,综合运用自然地理学、旅游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旅游地理学以及环境科学等学科领域相关方法,在高海拔地区生态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基础上,着眼于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空间布局、产品设计、市场推广、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社区参与及政策保障等方面探讨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并对不同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生态风险的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异规律进行研究,进而分析基于生态风险预警的风险管理框架与对策措施,以揭示高海拔地区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互动机理,为高海拔地区生态旅游开发与旅游生态风险防范提供前瞻性科学依据。
我国西藏、青海四省藏区等高海拔地区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给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风险,对区域生态安全构成威胁。本项目以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为典型研究区,结合运用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及旅游科学等相关方法,对三江源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潜力以及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探讨了空间布局、产品设计、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社区发展及政策保障等模式。并以高原湿地旅游为例,从环境风险、生态系统风险、旅游发展风险等方面构建了旅游开发的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和风险评估指数法对旅游开发已经或可能造成的生态风险进行分级,针对不同风险等级提出管理对策,进而提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本研究成果将为规避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已经或可能出现的生态风险,保障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还能为我国其他生态脆弱区的相关研究提供经验借鉴。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国土开发生态环境整治方向研究─以大小兴凯湖地区为例
民族地区文化、经济、生态系统研究--以丽江地区为例
西北干旱地区生态重建与可持续发展—以两西地区为例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地质环境安全过程分析和预警-以攀西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