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镇痛机理是重要的外科技术,是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研究表明针刺镇痛效果存在频率和动物种属的差异。反刍动物(牛、羊)针刺镇痛效果优于人和其它种属动物,且高频镇痛效果较低频好。然而,持续高频针刺可诱导镇痛耐受。此现象已成为兽医针刺镇痛研究的核心问题。本项目使用高频电针连续刺激山羊"百会、鬐甲"组穴2 h,采用钾离子透入法测定痛阈,分别于针刺前和针刺后0、0.5、1、2、4、6、8和12 h采取镇痛相关的脑核团和脊髓组织样品,放免法测定阿片肽(脑啡肽、β-内啡肽和强啡肽)和抗阿片肽(八肽胆囊收缩素和痛敏素)含量,荧光定量PCR测定阿片肽、抗阿片肽及其相应受体mRNA水平,分析痛阈与中枢阿片肽或抗阿片肽含量、阿片肽或抗阿片肽及其相应受体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阐明反刍动物针刺耐受机理,全面揭示针刺镇痛的调节机制,促进神经科学的发展和针刺镇痛技术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针刺镇痛是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研究表明针刺镇痛效果存在频率和动物种属的差异。反刍动物针刺镇痛效果优于人和其它种属动物。然而,持续高频针刺可诱导镇痛耐受。这种耐受严重影响针刺在兽医临床上应用。本项目选用“百会–三台”和“耳根–三阳络”组穴,60 Hz、3 v持续电针6 h,建立了反刍动物急性针刺镇痛耐受模型。参照山羊脑立体定位图谱以及核团和神经元形态特征,确定获取目标核团组织样品方法。采用钾离子透入法测定痛阈,荧光定量PCR测定中枢内源性阿片肽(脑啡肽原)和μ-受体以及抗阿片肽(孤啡肽原、八肽胆囊收缩素原)和抗阿片肽受体(ORL1、CCKB受体)mRNA水平,ELISA试剂盒测定中枢脑啡肽水平。结果显示持续针刺影响内源性阿片肽水平,促使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和孤啡肽(OFQ)在不同镇痛相关核团和区域的释放,降低脑啡肽原mRNA的表达,增加前体CCK 和孤啡肽原mRNA的表达,改变了阿片肽受体(μ-受体)和抗阿片肽受体(ORL1、CCKB受体)mRNA水平。中枢脑啡肽、脑啡肽原mRNA及μ-受体mRNA水平与痛阈变化呈正相关;CCK-8、CCK mRNA、CCKB型受体mRNA、OFQ和ORL1受体mRNA水平与痛阈值呈显著的负相关性。. 本项目研究确定了针刺耐受山羊中枢阿片肽和抗阿片肽的释放规律,以及中枢阿片肽与抗阿片肽及其受体基因表达时程规律,初步阐明了山羊高频针刺镇痛耐受的机制,为针刺镇痛的临床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新疆软紫草提取物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抗小鼠原位肝癌的作用
IVF胚停患者绒毛染色体及相关免疫指标分析
基于动态网络的非线性置乱扩散同步图像加密
山羊针刺内脏镇痛调节机制的研究
针刺镇痛机理研究(针刺和药物镇痛的离子基础)
针刺山羊中枢基因表达谱分析及镇痛相关神经肽调控作用研究
针刺镇痛原理研究:钙离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