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南三江活动构造带中南段代表性大型滑坡为例,在滑坡原型案例研究的基础上,从活动构造带斜坡结构和地貌特殊性、岩体结构特殊性、岩性条件特殊性和应力条件特殊性等方面揭示大型滑坡的孕灾环境,提出活动构造带斜坡类型分类及大型滑坡的主要地质模式。针对活动构造带滑坡形成条件的特殊性,开展与大型滑坡密切相关的岩体结构、软弱岩体的成因与力学特性研究,剖析斜坡应力状态及其转变与滑坡形成之间的关系、蚀变软岩滑带的形成及其对斜坡稳定性的制约、重力持续变形对活动构造带滑坡形成的促进作用。把新构造活动、重力持续作用、活动断裂、蚀变软弱岩体、斜坡应力状态、集中降雨与滑坡灾害的形成有机结合,系统开展多场耦合作用下的活动构造带大型滑坡形成机理研究,重点剖析"蚀变软岩控制"和"构造成因结构面控制"两类斜坡的破坏机制,为活动构造带大型滑坡的早期识别和预警提供理论依据。
以西南山区活动构造带为例,在大型滑坡原型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剖析了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活动构造带大型滑坡的形成机理。取得如下主要成果:. (1)结合西南三江地区和龙门山地区地震地质背景,从活动构造带山区地形地貌、斜坡岩体结构、风化带厚度、发震断裂动力条件等方面,剖析了活动断裂带附近大型滑坡的孕灾背景和成灾特征,对易发生大型滑坡的斜坡类型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区域性活动断裂的交汇区是产生大型-巨型滑坡的有利构造部位。. (2)在大量实例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活动构造带大型滑坡形成机理及成灾模式研究,进一步总结了活动断裂带地质灾害效应的5种表现形式,对于西南高烈度山区活动断裂带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以汶川地震典型滑坡为例,研究了断裂剧烈活动与大型滑坡之间的关系,提出地震滑坡的形成演化一般经历启动抛掷、重力加速、快速撞击飞行、铲刮减速及堆积掩埋5个阶段。以甘肃南部白龙江流域活动断裂带典型滑坡为例,重点研究了泄流坡滑坡和锁儿头滑坡的变形和破坏机理等,总结提出了断裂蠕滑作用下滑坡的成灾地质模式。. (4)对滇西北金沙江支流一带两条断裂交汇部位的冲江河巨型滑坡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复活次级滑坡的滑带土环剪试验,获得了不同部位滑带土在较大剪切位移条件下的抗剪强度变化规律,揭示了活动构造带斜坡岩体破碎软弱、坡脚处于应力集中区及滑带土液化是冲江河巨型滑坡局部复活的重要因素。. (5)研究了西南三江造山带工程建设中广泛遇到的蒙脱石化蚀变岩带,提出蚀变岩通常具有较高-很高的物理化学活性,属于典型膨胀岩。蒙脱石化蚀变岩的分布与构造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具有密切的联系。从工程应用的角度,提出了“蚀变系数”的概念及其判别方法,为该类斜坡的稳定性判别、滑坡早期识别及变形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6)开展了断裂对斜坡应力场及斜坡/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包含断层的斜坡体在应力分布特征及斜坡变形破坏机理方面与无断层的斜坡体有较大差别。通过综合对比不同条件下斜坡应力和塑性区分布的变化,逆断层对坡体稳定性影响最大,其次为正断层,当断层不活动时,对坡体也有一定影响,但相对前二者较弱。. (7)针对当前滑坡灾害研究的相关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基于面积修正和应力修正的直剪试验数据修正方法研究;还研制了基于数据自动采集的大型岩土体直剪仪。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大型基岩顺层滑坡滑带形成过程与机制
大型低速滑坡动力学模式与活动机理研究
陇南地区大型滑坡滑带土形成与聚集的地球化学研究
宝鸡渭河盆地塬边斜坡演化及大型滑坡形成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