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根际AM真菌种间竞争光合产物的互作效应与机理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071871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6.00
负责人:冯固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王菲,褚群,张林,符力,朱洪群
关键词:
根际种间互作群落AM真菌玉米
结项摘要

AM真菌与作物营养和生长关系密切。尽管很早就认识到田间条件下多种AM真菌同时侵染作物根系,但是对于AM真菌种间互作机理及效应的认识很薄弱。探明调控AM真菌群落功能的机制、充分发挥其帮助作物高效利用土壤磷的能力是植物营养学的前沿理论问题。本课题拟采取田间原位采样与real time q-PCR 和13C-RNA-SIP结合的手段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营养规律与根内AM真菌群落结构和种群优势度变化规律的关系、采用隔网根箱法与32P示踪结合的手段研究不同种类AM真菌对作物供磷能力的差别、采用13C标记根内AM真菌与13C-RNA-SIP法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不同AM真菌种群竞争利用光合产物的能力差别,揭示作物根际AM真菌种间互作及其影响作物磷营养和生长的机理,为深入理解集约化作物生产体系中AM真菌的作用机制、充分挖掘AM真菌活化利用养分的潜力提供理论依据。

项目摘要

采取田间原位采样与real time q-PCR 结合的手段研究了玉米生长发育规律及磷营养规律与根内AM真菌群落结构和种群优势度变化规律的关系, 证明玉米根内AM真菌群落组成在不同生育期存在显著差异, Glomus 属是优势种;采用in-growth 方法研究了土著AM真菌群落及其对玉米的效应,证明1950s的农家种黄马牙与现代高产品种先玉335根内的AM真菌群落组成没有显著差别,但是先玉335在高磷土壤条件下的菌根响应度显著高于黄马牙;建立了研究同一条根系侵染多种AM真菌对玉米磷吸收的贡献的隔网根箱培养与32P示踪结合的研究方法,定量分析了玉米根内不同种类AM真菌(优势种、亚优势种和非优势种)对玉米磷营养的贡献,证明在AM真菌构成的群落中对玉米磷吸收主要来自优势菌GI的贡献,亚优势种GM和GiM贡献很少;采用13C标记根内光合产物与13C-DNA-SIP法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不同AM真菌种群竞争利用光合产物的能力差别,证明了在不同生长时期玉米根系内AM真菌种间相互作用对其生长和磷效率存在显著影响,在正常供水和干旱两种不同土壤环境条件下AM真菌对玉米生长和磷吸收的种间相互作用发生改变。上述结果揭示了作物根际AM真菌种间互作及其影响作物磷营养和生长的机理。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OI:
发表时间:
2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3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DOI:10.5846/stxb202009292521
发表时间:2021
4

工业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理化特性及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工业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理化特性及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DOI:10.13995/j.cnki.11-1802/ts.028275
发表时间:2022
5

不同湿地植物配置对扑草净的吸收和去除效果研究

不同湿地植物配置对扑草净的吸收和去除效果研究

DOI:10.11869/j.issn.100-8551.2022.09.1887
发表时间:2022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轮作作物与丛枝菌根真菌互作及其影响土壤镉形态的根际过程与机理

批准号:41461093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湛方栋
学科分类:D0708
资助金额:51.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

间套作物水分竞争与互补的根间作用机理

批准号:30771264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柴强
学科分类:C1309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物种根际互作对作物摄收和积累重金属铅的影响机理

批准号:30970477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唐建军
学科分类:C0306
资助金额:3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间作系统中种间互作调控玉米根际微生物抵御病害的效应和机制

批准号:31760535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朱书生
学科分类:C1406
资助金额:37.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