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放射治疗失败的关键原因是肿瘤乏氧细胞的存在,其可上调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诱发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复发、转移及对放射线的抗拒。我们前期研究发现,中药单体柴胡皂甙-d(SSd)能够明显抑制大鼠肝癌HIF-1α与VEGF的表达,减少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生长与转移。那么,SSd对乏氧状态下肝癌细胞HIF-1α、VEGF的表达及细胞活性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是否具有一定的放射增敏作用?颇值得探讨!为此,本研究选用人肝癌细胞乏氧模型与裸鼠移植瘤肝癌模型,观察SSd与放射单独及联合作用对乏氧及常氧条件下肝癌细胞及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同时动态检测HIF-1α、VEGF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乏氧、肿瘤血管形成、放射抗拒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探讨SSd在肝癌放射治疗中的增敏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肝癌的综合治疗提供一种毒副作用少的靶向抗肿瘤的新方法。
目前实验按照标书计划书内容已经完成,我们已经初步证实预期的假说,均已经向国际SCI收录期刊投稿,目前在审稿当中。乏氧状态下的肝癌细胞HIF-1 α的表达较常氧条件下明显增高,具有放射抵抗作用;SSd能够抑制乏氧条件下放射线诱导的HIF-1α 的高表达,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具有一定的放疗增敏作用;同时我们发现无论在常氧条件下还是在乏氧条件下,即使SSd 为1 μg/ml的较小浓度,均能够明显增加肝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与升高 P53, Bax 的表达,降低 Bcl-2的表达有关。但是我们进一步发现SSd在常氧条件下对肝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与HIF-1α 的表达无关。然而,在乏氧条件下HIF-1α 的表达增高,SSd作用后HIF-1 的表达降低,肿瘤细胞凋亡增加,增敏作用与SSd降低HIF-1α 的表达有关。同时我们流失细胞仪检测SSd联合放射线作用后细胞周期的变化,发现在常氧条件下,联合作用后细胞出现明显Go/G1期阻滞,S期细胞比例降低,然而 G2/M期细胞变化不大。在乏氧条件下联合作用后不但出现明显Go/G1期细胞阻滞,S期细胞比例降低,照射后 G2/M期细胞阻滞得到明显抑制。.同时体内实验进一步发现,SSd联合放射线作用后移植瘤生长较单纯放射线或者SSd作用组明显缓慢,Bax/Bcl-2的比率增高,肿瘤细胞凋亡增加,伴随HIF-1α的表达降低,P53的表达增高。因此SSd可能是一个理想的放疗增敏剂。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Intensiv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enhancement of Bi5O7I via coupling with band structure and content adjustable BiOBrxI1-x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s in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based on CD function and LMDI decomposition model: China as an example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S)-14-Methyl-1-octadecene, the Sex Pheromone of the Peach Leafminer Moth
七羟基异黄酮通过 Id1 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
双靶向多靶点纳米放疗增敏剂的构建及其增敏放射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
DDR signaling诱导Apoptin促肿瘤放射增敏治疗的研究
Vimentin在LMWH对吉非替尼耐药的NSCLC的治疗增敏作用及其分子调节机制
增敏型褪黑素—纳米凝胶介入治疗肝癌的疗效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