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拟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实验采用健康新西兰幼兔,对照组饲养在正常昼夜交替节律的环境中;模型组、中药组模拟现代人造光环境,饲养在光照控制箱内,中药组根据阴阳日钟节律调整理论,予以"阴阳对方"制剂灌胃。通过对各组兔眼从幼年到成年各阶段形态学、功能学、生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指标的动态观察,分析当光环境改变时,各组兔巩膜及视网膜褪黑素受体、视网膜厚度、眼轴、角膜曲率、视觉电生理等变化,探索"光照环境变化-眼内褪黑素受体变化- - 眼球发育"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阴阳钟调整法对眼球发育的干预作用,本研究首次从"近日节律变化-眼内褪黑素受体变化"角度探讨影响眼球发育的因素,以阐明近视的可能发病机制,探讨名老中医夏桂成教授阴阳钟理论指导应用的"阴阳对方"通过调整近日节律,对眼球发育的干预,寻找中药作用环节,为临床上防治近视等疾病开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ELISA检测显示:对照组和模型组血液及视网膜中Mel含量出现显著差异(p<0.01);模型组视网膜中Me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中药组视网膜中Mel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 <0.01),但低于对照组(p <0.05),模型组暗环境眼压波形紊乱,中药组暗环境眼压波形接近对照组但波峰较对照组提前。眼轴结果显示:开始前、两周及一个月时各组间眼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个月时,模型组眼轴长于对照组眼轴(P<0.05)。三月、四月时,中药组眼轴长于对照组眼轴(p<0.001),模型组眼轴长于中药组眼轴(p=0.019),模型组眼轴长于对照组眼轴(p<0.001)。Cry-1表达评分结果显示:中药组Cry-1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Cry-1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Cry-2表达评分结果显示:模型组Cry-2表达高于中药组表达(P<0.05); 模型组Cry-2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Mel表达结果显示:两周、一月、两月、四月时,模型组褪黑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模型组褪黑素含量均低于中药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三月时,模型组褪黑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中药组褪黑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QT-PCR结果:一月、二月、三月、四月时模型组褪黑素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模型组褪黑素表达低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光感受器内、外节结构紊乱,脱落。外节膜盘间隙增大明显、断裂、溶解,内节线粒体空泡变增多。外核层细胞核染色质浓集,核膜皱缩、内陷。中药组光感受器内、外节结构基本清晰。内节线粒体空泡变增多。外核层细胞核染色质浓集。中药组光感受器内、外节结构基本清晰,外核层细胞核染色质浓集。所以我们认为:血液中Mel昼夜含量波动和幼兔昼夜眼压波动与中医阴阳钟理论的昼夜机体内阴阳消长规律存在一致性;相同的光源条件下光照时间延长造成的节律改变可抑制幼兔血液及视网膜中Mel合成并造成兔24小时眼压波形的紊乱;中药可影响Mel在视网膜中的表达;中药干预对昼夜环境改变引起的幼兔眼压昼夜波动紊乱有一定调节作用。日光灯按人工昼夜节律循环照射幼兔,可引起幼兔眼轴的增长、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不同光环境对兔眼球发育影响机制及中药干预节点的研究
人工光环境对卵巢发育和节律的影响及中药干预作用的研究
近日节律的调节机制研究
近日节律与代谢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