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纤毛虫是海洋经济动物中常见多发的原生动物寄生虫,纤毛虫病是我国当前海水养殖业的主要病害之一,且高发后不易控制。因此及早预警预防其大量发生就成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然而,迄今有关我国沿海经济动物寄生纤毛虫的种类构成、多样性与地理分布特点等本底资料尚不清楚,更缺乏系统发育及分子检测方面的研究。本研究利用纤毛虫现代分类学研究方法,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初步摸清我国沿海尤其是东南沿海经济动物寄生纤毛虫的分类构成与流行情况;比较分析我国各海域寄生纤毛虫的多样性及地理分布特点;廓清重要/关键类群的分类地位和系统发育关系;对常见寄生纤毛虫进行DNA条形编码,建立主要病害纤毛虫的分子检测手段。本研究将为我国近海尤其是资料空白的东南沿海的寄生纤毛虫分类和多样性提供一份翔实可靠的本底资料,为病害纤毛虫的及早鉴定和检测提供分子依据和手段。
寄生纤毛虫是海洋经济动物中常见多发的原生动物,纤毛虫病是我国当前海水养殖业的主要病害之一,因此及早发现并预防就成了重要手段。然而,有关我国沿海经济动物寄生纤毛虫的多样性构成与分布特点等本底资料尚不清楚,更缺乏系统发育及分子检测方面的研究。本研究利用纤毛虫现代分类研究方法,并结合基因测序分析,初步摸清了我国沿海经济动物寄生纤毛虫的分类构成与流行情况;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信息,对主要寄生类群——游走类和盾纤类的系统地位进行了澄清;建立了DNA探针结合FISH技术的快速检测体系。主要包括:(1)检查了94种经济动物,发现危害性纤毛虫44种,描述2新种和9种国内新纪录,对隶属于13属的19种纤毛虫进行了重描述;(2)对25种的34个种群进行了SSU rRNA基因及对3种的α-tubulin基因测序分析,共计31条序列已上传GenBank,其中12个属的SSU rRNA基因序列为国际上首次报道;(3)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数据,并运用多种序列比对和校正方法、多种限制性假设检验方法,对主要寄生类群——游走目和固着缘毛类纤毛虫的系统地位,以及其目下成员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综合探讨,并对游走目下的4科,4属做了修订;(4)通过增加SSU rRNA基因信息探讨了盾纤亚纲的系统地位,结果表明盾纤类纤毛虫的单系性被拒绝,并且分为两大分枝:一个是具有“经典”盾纤类特征的类群,另一个则是具有盾纤类和膜口类共同特征的斜头类;同时对系统地位混乱或不明的8个属做了澄清;(5)首次以高危害性的水滴伪康纤虫Pseudocohnilembus persalinus为例,建立了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结合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的快速检测体系。该研究为我国近海尤其是资料空白的东南沿海的寄生纤毛虫分类和多样性提供一份翔实可靠的本底资料,为病害纤毛虫的及早鉴定和检测提供分子依据和手段。上述研究的部分成果以发表SCI收录论文3篇,其中一区论文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另有6篇论文正在整理投发SCI收录期刊。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服务经济时代新动能将由技术和服务共同驱动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我国北方海洋经济动物病害纤毛虫的快速检测研究
国家保种动物天祝白牦牛寄生蠕虫分布及分子分类学研究
我国东海近岸侧口目和管口目纤毛虫分类学研究
珠江河口纤毛虫原生动物的分类学及群落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