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排泄分泌物抑制小鼠树突状细胞活化相关分子的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501771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18.00
负责人:张璟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曹建平,王莹,王燕娟,尹建海,郑力,张玉梅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免疫调控排泄分泌物
结项摘要

Cystic echinococcosis ia a zoonosis of global distribution caused by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and it does serious harm to the health of humanbeing. Lacking awareness of host immune response and immunomodulatory mechanism in the primary infection period is the bottleneck for cystic echinococcosis vaccine development. Protoscolex, the larval or metacestode stage of E. granulosus,is an important model to study parasite-host interactions. The excreted-secreted products (ESP) released by parasite plays a vital part in parasite-host interface. Our preliminary study suggested that ESP released by protoscolex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escape of E.granulosus from host immune response. This study aims to screen molecules responsible for suppression and illustrate the effects of ESP released by protoscolex on immunosupression to activation of dentridic cells (DC) by the antigen evaluation model in vitro of mouse DC. In addition to reveal host immune response and immunomodulatory mechanism of E.granulosus infection, the results will provide a new train of thought for the design of vaccine against cystic echinococcosis.

细粒棘球绦虫感染引起的包虫病是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对感染早期免疫应答及其调节机制缺乏认识是目前包虫病疫苗研制的瓶颈。原头节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也是寄生虫-宿主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要模型。排泄分泌物(ESP)是参与宿主对寄生虫免疫应答反应的主要抗原。我们前期研究发现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ESP在细粒棘球绦虫的免疫逃避过程中可能起关键作用。本项目拟通过小鼠树突状细胞(DC)的体外抗原评价模型,研究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ESP抑制DC活化的作用方式,筛选其中抑制DC活化的相关分子(群),阐明包虫病感染早期的免疫调控机制。本研究结果将加深对细粒棘球绦虫感染引起的宿主免疫应答特别是免疫调节机制的认识,进而为包虫病疫苗的设计和优化提供重要的分子基础和新思路。

项目摘要

包虫病是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对感染早期免疫应答及其调节机制缺乏认识是目前包虫病疫苗研制的瓶颈。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排泄分泌物(ESP)在细粒棘球绦虫的免疫逃避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本项目构建了小鼠树突状细胞(DC)的体外抗原评价模型,筛选出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ESP中抑制DC活化的相关分子(群),完成了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ESP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筛选出的2个抗原分子进行了B细胞表位预测。研究还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感染小鼠单核髓源抑制性细胞(M-MDSCs)lncRNA表达谱进行了分析,发现372个lncRNA可与转录因子联合调控靶基因的转录,影响M-MDSCs的免疫调节功能。本项目完成了对棘球绦虫原头节分泌蛋白TegP11的鉴定及其对宿主免疫系统调节机制的研究,研究发现TegP11可以作为抑炎细胞因子的诱导物,诱导IL-4、IL-6、和IL-10上调表达,而抑制促炎因子IL-12B和IL-1β下调表达。本研究各项计划顺利完成,研究结果加深了对棘球绦虫感染引起的宿主免疫应答特别是免疫调节机制的认识,进而为包虫病疫苗的设计和优化以及抗寄生虫药靶点提供重要的分子基础和新思路。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DOI:10.13465/j.cnki.jvs.2020.09.026
发表时间:2020
2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DOI:10.13679/j.jdyj.20190001
发表时间:2020
3

五轴联动机床几何误差一次装卡测量方法

五轴联动机床几何误差一次装卡测量方法

DOI:
发表时间:
4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18
5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20.05.013
发表时间:2020

张璟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发育相关lncRNA的筛选及功能初探

批准号:31860701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王正荣
学科分类:C1805
资助金额:42.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

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定向发育的调控机制研究

批准号:81271868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王升跃
学科分类:H2203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胆盐趋化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向成虫分化的分子机制

批准号:31260272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张文宝
学科分类:C0602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原头节外泌体lncRNAs对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MDSCs免疫下调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批准号:81772224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沈玉娟
学科分类:H2203
资助金额:5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