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对寒地黑土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基本信息
批准号:30900209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2.00
负责人:李兆林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孟庆杰,侯雪琪,梁士敏,王义鹏
关键词:
多样性寒地保护性耕作细菌黑土
结项摘要

保护性耕作是土壤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措施,通过调节土壤结构和功能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对提高土壤肥力与维持土壤持续生产力,提高作物产量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田间长期定位试验,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DGGE)、Biolog与传统方法相结合,测定保护性耕作和传统耕作下寒地黑土细菌多样性及功能菌多样性,揭示实施保护性耕作后寒地黑土细菌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变化,阐明细菌多样性和主要细菌生物功能群对保护性耕作的响应机制,揭示土壤细菌对土壤养分的保持与释放的作用,从微生物层面评价保护性耕作对黑土肥力和土壤质量变化的影响,为保护性耕作的应用和维持黑土持续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摘要

采用Biolog方法解析保护性耕作土壤细菌总体数量对保护性耕作的响应,并研究其动态变化。Biolog试验结果显示,免耕(NT)细菌功能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有所较少耕(RT)和旋松(CT)有所增加。土壤细菌采用常规细菌培养法—培养基法,以在碳素循环和氮素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的生理细菌为研究对象,解析主要土壤细菌生理功能菌数量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免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功能细菌的数量,对保护性耕作措施下土壤碳素和氮素循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鉴于PCR—DGGE测定分析先期结果并不十分理想,故此方面试验结果未列。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2

工业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理化特性及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工业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理化特性及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DOI:10.13995/j.cnki.11-1802/ts.028275
发表时间:2022
3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DOI:10.1360/SSTe-2019-0112
发表时间:2020
4

不同施氮方式和施氮量对马尾松和木荷幼苗根系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不同施氮方式和施氮量对马尾松和木荷幼苗根系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DOI:10.5846/stxb201907071429
发表时间:2021
5

农田节肢动物不同取样方法的综合比较

农田节肢动物不同取样方法的综合比较

DOI:10.17520/biods.2020034
发表时间:2021

李兆林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19074073
批准年份:1990
资助金额:5.5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保护性耕作对黑土耕层土壤微生物分布影响研究

批准号:41601294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燕楠
学科分类:D0710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砂姜黑土区保护性耕作对GSPAC水文过程及农业用水效率的影响研究

批准号:41571015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朱永华
学科分类:D0702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黑土免耕秸秆覆盖对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批准号:41401283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蒋云峰
学科分类:D0709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蚯蚓生物耕作对油-稻免耕系统耕层结构的改善机制

批准号:41807008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李超
学科分类:D0709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