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多、种群组成变化快,如何改良我国小麦品种的抗病性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植物白粉病菌为活体营养型真菌,只能侵染寄主植物的表皮细胞。已有研究表明,白粉病菌的成功侵染和发育必需借助于寄主植物的一些基因即感病性基因(susceptibility genes,又称为寄主因子)的存在;在寄主感病性基因发生功能丧失性突变(loss-of-function mutation)的情况下,病原菌则不能成功侵染和发育,从而导致寄主植物表现出对该病原菌所有生理小种的广谱抗性。本项目拟利用高通量芯片杂交技术分析不同抗病性小麦品种与白粉病菌互作的基因表达谱,筛选小麦对白粉病菌的候选感病性基因;继而利用单个表皮细胞基因高效表达及沉默表达技术,验证和确定候选基因的感病性基因属性;并进一步借助分子细胞生物学技术分析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利用寄主感病性基因改良植物抗病性提供科学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栽培小麦Brock中未知抗白粉病基因紧密连锁分子标记筛选与抗性基因克隆
小麦抗白粉病相关小分子RNA的分离与功能分析
小麦--旱麦草易位系的筛选及其抗白粉病基因的转移
黄瓜白粉病抗性主效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