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是当今世界上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自1977年国际荒漠化会议正式提出了这个问题以来,已引起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重视。阿拉善荒漠区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的一个完整的景观地理单元,总面积30余万平方公里,目前生态环境问题十分尖锐,不仅危及当地的社会安定和可持续发展而且构成了西北和北方广大地区的沙尘暴的灾害之源。因此对该区生态系统受损机制和恢复重建进行研究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为此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由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联合内蒙古大学、新疆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了"阿拉善干旱荒漠区生态系统受损机制与重建研究"项目(1998-2002)取得了下述重要结果。.(1)阿拉善干旱荒漠区景观生态结构与动态研究.根据五年来的实地考察及多年积累的资料,运用ETM卫星遥感图像解译,对地貌、沉积物、气候、生态系统等景观要素的共性特征及异质性分析确定了17个景观类型及26个亚型。在景观生态类型结构与生态格局分析的基础上,将阿拉善荒漠区划分为11个景观生态区。并编制了景观生态类型图、植被图等12种1:50万图件。为该区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提供了背景资料。.(2)荒漠与绿洲生态系统受损及演变趋势研究. 对阿拉善地区不同景观生态区的各类生态系统受损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实地考察及遥感解译分析,提出了以生物生产力下降率、植被原盖度减少率、劣质杂草侵入量作为生态系统受损的诊断指标,提出了指标体系。并对全盟荒漠生态系统受损程度进行了评价,全盟受损面积达79.84%。额济纳绿洲和阿拉善左旗是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较好的地区,是自然生产力最高的景观类型。但阿拉善左旗由于人口和家畜放牧的压力过大,生态系统受损最严重。受损面积达93.65%, 严重受损面积达46.54%。额济纳旗受损面积最小为72.02%。确定了该区生态系统受损最严重的区域和类型为草原化荒漠、梭梭荒漠和沙漠景观与固定、半流动沙地生态系统及额济纳绿洲生态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多空间交互协同过滤推荐
土壤种子库在干旱区受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中的作用
阿拉善干旱荒漠区土壤水-植被互馈关系及其空间异质性机理
新疆荒漠区树木的干旱死亡机制
阿拉善荒漠区特有及特征植物花粉形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