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纳米超微毛细管电极的突触间信息分子电化学分析及其传导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175044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0.00
负责人:施国跃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周天舒,彭惠琦,高虹,于妍妍,曾延波,刘晓倩,姚倩倩,延丽
关键词:
分子传导机制纳米电极电化学分析突触间信息分子
结项摘要

目前,对于神经细胞间分子传导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细胞外液中含量的测定,而突触间分子释放、扩散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最初阶段;由于突触间距离小于100nm,因此基于新原理、新方法研制新型纳米电极并探讨突触间信息分子传导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项目拟通过激光定点拉制技术研制内径30~50nm、外径100nm以下的石英毛细管,再通过纳米材料在毛细管顶端内壁的有序生长和沉积,制备电极直径30~50nm的纳米毛细管电极;以离子液体为载体合成可控纳米颗粒以及毛细管柱内合成纳米棒等途径,结合分子印迹技术进行电极表面的特异性分子组装,实现突触间重要信息分子如DA等的高灵敏、高选择、高空间分辨率、毫秒级监测,从源头上开展对神经网络系统信号传递的最直接研究;通过抑制DA再摄取和阻断受体离子通道,初步探讨生命信息分子在神经元突触中的循环机理,为进一步增进对学习、记忆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理解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项目摘要

由于突触间距离小于100 nm,突触相关反应时间在ms级,而已有的突触传递研究方法不能满足突触间隙内分析的要求,因此突触间隙内信号分子的定量、定位问题是突触研究中的分析化学问题和难点。本项目中,我们利用纳米电极的小尺寸、高时空分辨率、高扩散效率和快速响应等优点,开展了适于突触间隙内分析的新型纳米电极的设计、制备与应用研究。课题中,我们创新性地设计并发展了能够可控制备最小尖端尺寸达3 nm左右的金纳米盘状电极的方法,该方法简单、绿色环保。基于其优异的分析性能,实现了单个神经细胞内单个囊泡的胞吐释放的电化学分析;制备了以金纳米颗粒覆盖的石英玻璃为基底的纳米毛细管电极,极大地提高了微电极的韧性、硬度和寿命,有利于无损植入麻醉大鼠脑内开展脑内生理活性分子的电化学分析;提出了一种在拉制玻璃毛细管尖端内原位合成聚离子液体-铂纳米颗粒复合物从而制备填充型微电极的新方法,该方法简单可控;为了解决突触间信息分子释放的复杂性问题,我们制备了一系列负载贵金属特别是铂纳米颗粒的新型纳米复合材料,设计并合成了具有选择性识别功能的有机分子,在对电极进行功能界面设计后,发展了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且具有良好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的纳米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实现了某些重要生命信息分子的检测,为后续提高纳米电极在复杂环境中分析的能力提供了借鉴;此外,我们首次利用凝溶胶蛋白能够结合β-淀粉样蛋白Aβ(1-40/1-42),结合纳米金的信号放大效应,发展了一种能够有效检测大鼠脑脊液及各脑部区域中的Aβ(1-40/1-42)单体总含量的电化学分析法。实验证明与正常大鼠相比,阿尔兹海默症模型大鼠脑脊液及各脑部区域中的Aβ(1-40/1-42)的含量都比较低;最后,利用所发展的金纳米盘电极尝试了直接在原代皮层神经元的突触间隙电化学分析多巴胺的释放。至今,我们已经完成了项目中的各项任务,在Angew. Chem. Int. Ed.、Anal. Chem.、Biosens. Bioelectron.等专业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26篇,取得了较好的研究和应用成果。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OI:
发表时间:
2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3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4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DOI:10.19713/j.cnki.43-1423/u.t20201185
发表时间:2021
5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纳米探针技术的新型核酸电化学及其传感

批准号:20675044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李景虹
学科分类:B04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新型石墨烯复合物的微电化学传感及其细胞分析研究

批准号:21405055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李小荣
学科分类:B0404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微囊藻毒素介导的群体微囊藻细胞间信号传导机制研究

批准号:31370418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甘南琴
学科分类:C0303
资助金额:8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声音强度信息认知的突触微环路

批准号:31671083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肖中举
学科分类:C0904
资助金额:6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