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静脉血管内皮损伤、修复与隔膜形成机制相关性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141074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10.00
负责人:祖茂衡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徐州医科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张庆桥,顾玉明,魏宁,许伟,肖晋昌,韩新强,庄银苹,李鹏飞,滕飞
关键词:
增殖修复内皮损伤下腔静脉膜性阻塞
结项摘要

我国已经发现下腔静脉膜性阻塞病人近万例,但是下腔静脉隔膜的病因和发生机制至今不明。为了进一步探讨下腔静脉隔膜形成的机制,提出了肝静脉开口上方之下腔静脉内皮细胞存在易损性为内因,微量元素、饮食与环境因素为外因,内外因共同作用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修复-增殖失调-隔膜形成的假说,为求证这一假说,本研究在已经发现碘离子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和纤维细胞增殖的基础上,利用SiRNA技术分别沉默调控VEGF表达的 HIF-1α、sp1和成纤维细胞表面的PDGFR,转染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进行血管内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调的机制研究,为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防治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项目摘要

在我国70%的布加综合征(BCS)为下腔静脉隔膜型,已知隔膜的组织成分为纤维结缔组织和血管内皮,然而隔膜形成的机理尚不清楚。. 国外研究认为肝静脉型BCS的病因是凝血因子V Leiden基因突变和凝血酶JAK2 基因突变的理论与隔膜形成假说不符。因此项目组检测了国内布加综合征病人血液样本FV Leiden与FIIG20210A位点,结果没有检测出点突变,提示我国布加综合征的发病与这两个点突变没有关联。.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报告的下腔静脉隔膜型BCS病例地理分布状态和水源性高碘地区分布基本相符,布加综合征患者尿碘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因此我们认为国内BCS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微量元素碘有关,遂进一步针对碘离子对VEC的促增殖机制进行了研究。项目组通过将碘离子和血管内皮细胞(VEC)于体外共同培养,发现碘离子不促进VEC合成VEGF;碘离子可通过刺激膜受体VEGFR-2(Tyr1214)磷酸化水平上调,介导VEC向下腔静脉管腔横向迁移;碘促进VEC增殖可能与MEK1激活有关。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OI:
发表时间:
2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3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4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22
5

坚果破壳取仁与包装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

坚果破壳取仁与包装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

DOI:10.19554/j.cnki.1001-3563.2018.21.004
发表时间:2018

祖茂衡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原发性下腔静脉隔膜型布加综合征病因学研究

批准号:30772134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郭成浩
学科分类:H0216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滤器直径与下腔静脉穿通程度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批准号:81871463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顾建平
学科分类:H2710
资助金额:5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血管搭桥术后静脉血管动脉化的形成与物质输运的相关性研究

批准号:10772054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徐在品
学科分类:A1001
资助金额:3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Schlafen 5 调控内皮祖细胞修复血管内皮损伤的机制研究

批准号:81560056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况春燕
学科分类:H0202
资助金额:3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