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熊耳山地区中生代造山作用和克拉通破坏的金矿成矿效应:以上宫、公峪金矿床为例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502077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3.00
负责人:唐克非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张刚阳
关键词:
脉状金矿华北克拉通熊耳山造山型金矿秦岭造山带
结项摘要

The Xiong’ershan district, i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NCC) and northern margin of the Qinling Orogen Belt (QOB), is the third largest gold metallogenic belts in China, following the Jiaodong and Xiaoqinling districts. Two possible ages of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of this district place these deposits into two different geological setting, which includes the Triassic continental collision of the QOB and the early Cretaceous lithospheric thinning of NCC. In this project, we will carry out the accurate and reliable geochronological analysis on Shanggong and Gongyu gold deposits in Xiong’ershan gold district. In addition, the comparative studies of geological, mineralogical and geochemical researches further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on the temporal and space evolution of gold mineralization in the Xiong’er shan gold district. Our researches will further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large-scale gold mineralization is related to the Qinling orogeny or the destruct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熊耳山地区地处秦岭造山带北缘,华北克拉通南缘,是我国继胶东、小秦岭地区之后又一重要的黄金产地。进入中生代以来,该区既经历了秦岭造山带三叠纪碰撞造山,又遭受了晚中生代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影响。因此,熊耳山地区可能完整记录了早中生代和晚中生代两次完全独立的构造-岩浆-成矿事件。本项目拟通过对熊耳山地区上宫、公峪金矿床开展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并综合利用多种先进的分析测试手段,准确限定二者的形成时代。在此基础之上,对上宫、公峪金矿床内含金矿体的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系统、深入的对比研究,从典型金矿床入手,揭示早-晚中生代金矿床在矿床成因、成矿类型及成矿背景方面的差异,建立起合理、完善的成矿演化序列以及相应的成矿模式。预期成果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华北克拉通南缘自中生代以来金矿床的演化历史,而且对揭示华北克拉通南缘大规模金成矿作用与秦岭造山带演化和华北克拉通破坏之间的成因联系也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项目摘要

熊耳山-小秦岭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是我国重要的金、钼矿产区之一,区内发育多种类型金矿床(脉状石英脉型、蚀变岩型、爆破角砾岩型)、钼矿床(斑岩型、石英脉型)。对于金、钼成矿的时代、成矿流体和物质来源以及成矿作用机制还存在有较大的争议。本文通过40Ar/39Ar、Sm-Nd/Re-Os等方法对熊耳山-小秦岭地区的金矿床进行精确的成矿时代限定。通过对流体包裹体、C-H-O同位素以及硫化物的S-Pb同位素分析小秦岭地区的金(钼)矿床的成矿流体以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区内金(钼)矿床的矿床成因以及成矿作用方式。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熊耳山-小秦岭地区存在早中生代和晚中生代两期成矿事件;小秦岭地区金(钼)矿床的流体包裹体以及硫化物S-Pb-He-Ar同位素结果表明金、钼矿化具有不同的成矿流体以及成矿物质来源。结合已有的资料认为,熊耳山-小秦岭地区存在有两期成矿作用,早中生代的与造山作用关系密切的金、钼矿化以及晚中生代的与华北克拉通活化、岩石圈减薄有关的金矿化。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DOI:10.12068/j.issn.1005-3026.2019.06.009
发表时间:2019
2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DOI:10.3799/dqkx.2020.083
发表时间:2020
3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DOI:10.15986/j.1006-7930.2017.06.014
发表时间:2017
4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DOI:10.12202/j.0476-0301.2020285
发表时间:2021
5

近水平层状坝基岩体渗透结构及其工程意义

近水平层状坝基岩体渗透结构及其工程意义

DOI: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2105024
发表时间:2022

唐克非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克拉通破坏的岩浆与成矿效应: 以小秦岭-熊耳山成矿带为例

批准号:90814004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李建威
学科分类:D0205
资助金额:235.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2

阿尔金北缘早古生代造山型金矿床构造-流体成矿过程

批准号:41502086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王永
学科分类:D0205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南段熊耳地区古元古代晚期混合岩化机制研究

批准号:41903029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王雪
学科分类:D0308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豫西熊耳山地区古元古代钼成矿作用研究

批准号:41072061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姚军明
学科分类:D0205
资助金额:5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