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洲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了8.0级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巨大。尽管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在唐山地震后有了长足的进展,但地震机理尚未被认知,地震预测还不可能,同时社会活动也更依赖于人造环境,因而地震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并没有减少反而呈增加趋势。如何进一步提高设计理念,设防于未然,使得未来的自然灾害对整个社会造成的损失减为最小具有重要的意义。课题组在调查震后不同类型建筑物的损毁状况基础上,对典型建筑和桥梁结构进行详细震害分析,探索地震破坏机理和关键构件的破坏模式,建立地震灾害的区域损失紧急评价系统和方法,并为灾区的灾后重建提出安全和环保的新型结构形式。根据西南科技大学的应急体制和各种措施进行分析总结,为今后高校的应急措施和体制提供案例。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汶川特大地震救灾和重建中资金与物资的筹集、分配与监督研究
汶川特大地震救灾和重建中资金与物资的筹集、分配与监督研究
5.12汶川大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应急考察和减灾对策
汶川地震灾区大型泥石流灾害链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