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选择恶性肿瘤细胞作为基因显像的靶细胞,利用肿瘤与非肿瘤细胞周围的MMPs分泌表达量上的明显差异,巧妙地设计于发夹式穿膜肽羧基端上标记放射性核素18F(或11C)作为PET显像的示踪剂,经过静脉注射导入活体动物体内,于是分布于MMPs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周围的18F(或11C)-ACPP被酶水解而释放出18F(或11C)-CPP+,其随后利用穿膜功能进入肿瘤细胞内并不断浓聚从而使PET高选择性仅显示恶性肿瘤组织细胞。在PET扫描仪空间分辨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以此方法提高PET对微小肿瘤性病变的显示率,提高肿瘤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验证了发夹式穿膜肽的肿瘤细胞选择性穿膜效果,为分子影像学肿瘤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值得努力尝试的途径方法。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发夹式"可活化细胞穿透肽介导肿瘤细胞靶向给药系统研究
18F标记靶向融合双肽提高PET特异性诊断胶质瘤的能力的研究
多角度研究细胞穿膜肽的穿膜机制
PET图像中微小病灶的辨识及定量信息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