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论文8篇(其中包括指导硕士论文2篇,已发表论文5篇)。成果:(1)揭示了河口历史陆海相互作用的阶段性、差异性及三角洲陆海交互相沉积形成的动力机理;(2)指出了丙工珠江三角洲形成的三大特点和现代珠江河口演变的三大规律;(3)提出了一套科学治理、保护和利用珠江可口的原则;(4)分析了珠江河口湾的三大动力—沉积地貌体系及其相互作用;(5)质颖长期盛行于我国的所谓“弱混合型”、“缓混合型”和“强混合型”等河口类型提法的科学性,指出不宜将盐淡水混合状态与盐淡水混合作用在概念上等同,认为高度分层型河口并非一定盐淡水混合作用就弱,充分混合型河口也非盐淡水混合作用就很强。明确了今后河口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射流角度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影响
基于相似日理论和CSO-WGPR的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
创新地理学的批判性思考--基于中国情境的理论创新
业务过程成批处理配置优化方法
珠江河口弱混合层发育演变与动力机制
广西北仑河河口演变现代过程与河口整治研究
陆海关键带(地上、地下河口)氮过程
珠江河口底边界层非相似结构及其对河口过程的响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