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林分结构控制、土壤管理和笋竹收获等经营干扰对毛竹林土壤肥力作用机理表明,竹木混交林改为纯林经营后立地生产力呈下降趋势,第21年时比第11年时新竹胸径下降3.0cm,新竹产量下降17%,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减少、活力减弱;垦复和施肥措施下林地迳流量和产沙量比对照高,全氮、速效氮、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年输出量也高于对照,垦复、施肥、劈山、套种泡桐、全竹采伐等技术措施,对林地生产力在5年的时间尺度上造成一定的影响;林地施用除草剂对林下植被产生根本性的破坏;造成某些微生物种类、数量和活性的降低,5年后才能基本恢复;人工经营纯林降低了植物种的多样性、均匀度,加大了种间重要值差异。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基于抚育间伐效应的红松人工林枝条密度模型
精子相关抗原 6 基因以非 P53 依赖方式促进 TRAIL 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凋亡
西部地区农业经营方式的现代化转变
桉树人工林生产力对旱季水分输入变化的响应机理研究
长期集约经营对毛竹林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碳汇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经营措施对杉木人工林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林分环境对侧柏人工林结构化经营的响应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