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深海海山对大、中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406116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3.00
负责人:孙栋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王春生,林施泉,杜明敏,邵倩文
关键词:
深海浮游动物海山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
结项摘要

Seamount areas, always with remarkably characteristic ecosystems, are considered as a biodiversity hotspot in the world ocean. Currently, the mechanism for characteristic ecosystems of shallow/intermediate seamount zones and the ecological characters for zooplankton community in epipelagic zone were well understood, however, studies about the mechanism for those of deep seamount zones and the ecological characters for zooplankton community in mesopelagic/bathypelagic zones were shockingly scarce. The present project, which focus on the meso- and macro-zooplankton community in the region of a typical huge deep seamount of the West Pacific, “Caiwei” seamount, and nearby, based on integrative analysis of multilayer samples of zooplankton by MultiNet, synchronous and instantaneous environmental data and long-term environmental data, intends to explore following scientific questions: 1. The meso- and macro-zo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its annual variation; 2. The effects of deep seamounts on zooplankton community; 3. The main mechanisms of deep seamounts affecting zooplankton community. These results could improve our knowledge about general rules of zooplankton community in mesopelagic/bathypelagic zones,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s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characteristic ecosystems in deep seamount zones, and also help to safeguard maritim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hina.

海山区是世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有着独特的生态系统。目前,国内外对浅海海山和中深度海山生态特殊性的成因以及海洋上层的浮游动物群落生态特征都有了较好的认识,但对深海海山生态系统特殊性的形成机制以及海洋中层、深层的浮游动物群落生态方面的研究还极度缺乏。本研究拟针对西太平洋典型的大型深海海山——“采薇”海山及其附近海域中层、深层的大、中型浮游动物开展研究工作,在综合分析MultiNet采集的分层浮游动物样品、同步的即时环境数据和长期环境数据的基础上,探讨如下科学问题:1、深海海山区大、中型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年际变化;2、深海海山对浮游动物群落能够产生何种影响;3、深海海山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机制。本研究能够进一步完善我们对海洋中层和深层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一般规律的认识,为人类理解深海海山生态系统特殊性的成因提供科学依据,并对我国的海洋权益维护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项目摘要

本项目以西太平洋典型的大型深海海山区——“采薇”海山及邻近海域为主要研究海区,以大、中型浮游动物(粒径>200μm)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量(湿重和干重)分析和群落结构的镜检分析,研究了大、中型浮游动物的物种多样性、丰度、生物量和优势种,从而在水平维度和垂直维度上完整揭示“采薇”海山区和周边海区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年际变化情况。摘要研究结果如下:第一,在3年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共计鉴定并记录到“采薇”海山区及其临近海域分布的大、中型浮游动物6门,327种。这显示出该热带海区具有极高的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其中桡足类为最优势类群,包括191种,占总物种数的56.2%;前几位的较优势类群还包括刺胞动物、介形类、端足类和毛颚动物等。第二,随着水深的增加,物种多样性降低、丰度和生物量也降低。第三,该海区的浮游动物存在明显的昼夜垂直迁移行为,白天该海区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垂直分布的极大值均出现在次表层(50-100m层),但是夜间的生物量和丰度高值一般出现在表层。本研究首次研究了西太平洋的大型深海海山对于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提出了深海大型海山影响大中型浮游动物的假说,为后续的相关研究积累了基础数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3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4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5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DOI:10.5846/stxb202009292521
发表时间:2021

孙栋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91750109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78.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批准号:81500618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1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11274015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9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1674013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西太平洋海山深海八放珊瑚形态及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批准号:41406175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鹿博
学科分类:D0604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蓝藻水华对微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摄食能力的影响

批准号:31500374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刘香江
学科分类:C0306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南海及西太平洋海区深海浮游病毒的生态特性及生态意义

批准号:41376132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张锐
学科分类:D0604
资助金额:8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西太平洋海山省Magellan海山链MA1-MA10海山的形成年代与成因研究

批准号:41506070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唐立梅
学科分类:D0603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