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堆积型铝土矿尾矿泥联合聚沉机制与固化模式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062006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7.00
负责人:肖明贵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孙刚臣,王杰光,刘宝臣,刘婷,王鹏辉,殷征,张群
关键词:
固化聚沉絮凝剂电场作用岩溶堆积型铝土矿矿泥
结项摘要

矿泥是拜尔法工艺生产氧化铝过程中原矿脫硅选矿排尾形成的高含水量泥浆。矿泥湿法堆存一直面临环境和安全问题,若能加速矿泥聚沉与固化,形成固体状粘性土,不仅能减少矿泥(浆)堆存量、增加排泥库使用寿命,降低排泥库渗漏风险,而且固化后矿泥可作为建筑回填材料,并为矿山复垦提供土源。本项目针对铝土矿尾矿泥(浆)的矿物组成、粒度成分、胶体化学特性和电化学特征,通过室内试验揭示PH值、电场、高分子絮凝剂、电解质等因素及其组合对矿泥胶体体系扩散层厚度的影响机制及矿泥颗粒聚沉速率的影响规律。按正交试验设计矿泥(浆)在高分子絮凝剂、电解质、电场联合作用下的聚沉试验,揭示矿泥的联合聚沉机理。按正交试验设计聚沉物在加入粉煤灰、活性污泥、赤泥等工业废渣和石灰、水泥等材料时的固化试验,建立以废治废的联合聚沉-固化模式。为矿泥的工业化聚沉-固化提供理论依据。

项目摘要

矿泥是拜尔法工艺生产氧化铝过程中原矿脫硅选矿排尾形成的高含水量泥浆矿泥湿法堆存一直面临环境和安全问题。项目组通过现场和室内试验及测试,查明了不同区域铝土矿尾矿泥(浆)的矿物组成、粒度成分、胶体化学特性和电化学特征,揭示了PH 值、电场、高分子絮凝剂、电解质及其组合对矿泥胶体体系扩散层厚度的影响机制及矿泥颗粒聚沉速率的影响规律。通过矿泥(浆)在高分子絮凝剂、电解质、电场联合作用下的聚沉试验,揭示矿泥的联合聚沉机理。通过试验优化选择了粉煤灰、石灰、石膏和硫酸钠作为复合固化剂,建立了以废治废的联合聚沉—固化模式。本成果为矿泥的工业化聚沉—固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应用于工程实践,可减少矿泥(浆)堆存量、增加排泥库使用寿命,降低排泥库渗漏风险,固化后矿泥可作为建筑回填材料,或为矿山复垦提供土源,对于当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DOI:10.12068/j.issn.1005-3026.2019.06.009
发表时间:2019
2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DOI:10.3799/dqkx.2020.083
发表时间:2020
3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9.03.004
发表时间:2019
4

吉林四平、榆树台地电场与长春台地磁场、分量应变的变化分析

吉林四平、榆树台地电场与长春台地磁场、分量应变的变化分析

DOI:10.14075/J.gg.2016.11.015
发表时间:2016
5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DOI:10.16285/j.rsm.2019.1374
发表时间:2020

肖明贵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岩溶型铝土矿区苔藓植物分类及其对金属污染环境的监测

批准号:31360043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张朝晖
学科分类:C0201
资助金额:55.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

囊型棕囊藻聚沉消除的增效方法及其絮凝形态学机制研究

批准号:41576119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曹西华
学科分类:D0605
资助金额:6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加成固化型和缩聚固化型树脂共浸渍-共固化行为研究

批准号:51103177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尹昌平
学科分类:E0303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岩溶区沉水植物无机碳利用策略及其对岩溶碳汇稳定性的影响

批准号:31460089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尹黎燕
学科分类:C0208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