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撂荒地演替过程中的自然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时空数据转换,采用主要的生态学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对本区撂荒地植被自然恢复的生态学过程及其机理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撂荒地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与特征;②撂荒地植被自然恢复速率;③主要生态因子对植被自然恢复过程的响应;④土壤与植被的互作效应;⑤自然恢复植被与人工植被的比较等。.对以上内容的研究,其目的是揭示本区撂荒地植被自然恢复的规律和植被恢复的主导因素,阐明制约撂荒演替的关键阶段和关键因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撂荒地植被自然恢复的机理。本项目的完成,期望在理论上为本区植被恢复提供确凿有力的依据,在实践上能为人工采取辅助措施来加速撂荒地进展演替提供有效借鉴和技术支持,从而实现退耕地生态意义上的植被恢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2000-2016年三江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黄土高原生物结皮形成过程中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变化特征
黄土丘陵沟壑区脆弱生境土壤-植被协同恢复效应与机理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演替与水土流失相互作用机理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苜蓿土壤干层形成及其水分恢复机制研究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人工林植被恢复过程对林地凋落物分解的影响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