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叶兰属(Goodyera R. Br.)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全世界约80多种,广泛分布于全球;我国约有30种,主产于西南部和南部。由于地理分布广泛,形态变异大,给其分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存在属下等级划分不同、种类界限不清晰等问题。本项目将以国产斑叶兰属植物为研究对象,以比较形态学和进化分类学的理论为依据,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广泛进行野外调查、查阅标本和文献,利用多学科手段,全面系统地对中国斑叶兰属植物进行形态解剖学、细胞学、孢粉学、居群生物学、生物地理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揭示其变异式样与变异规律,探讨各类群间的亲缘关系,综合评价各形态特征的分类学意义,筛选出最有价值的分类特征,澄清分类学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中国斑叶兰属植物的分类修订,为本属植物保护策略的制定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斑叶兰属(Goodyera R. Br.)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全世界约80多种,广泛分布于全球;我国约有30种,主产于西南部和南部。由于地理分布广泛,形态变异大,给其分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存在属下等级划分不同、种类界限不清晰等问题。本项目以国产斑叶兰属植物为研究对象,广泛进行野外调查、查阅标本和文献,利用多学科手段,全面系统地对中国斑叶兰属植物进行形态解剖学、孢粉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研究。结果显示:不支持已有的按照侧萼片展开与否进行属下分组,也不支持钟诗文的属下分3组的结论;发现大陆斑叶兰属新记录一种:南湖斑叶兰G. nankoensis;增加FOC未记录种硬毛斑叶兰G. hispida和泰国斑叶兰G. thailandica;认为南岭分布的垂枝斑叶兰G. pendula应该为独立的新种;恢复高山斑叶兰G. marginata种的地位;认为萼片的展开与否,唇瓣囊内是否具毛是非常重要的分类性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政策驱动下石羊河流域生态效应变化分析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中国木莲属(木兰科)植物的分类学研究
中国兰科羊耳蒜属植物的分类学修订
中国木兰科含笑属植物的系统分类学研究
中国兰科石斛属分类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