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肺开窍于鼻"理论,运用微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哮喘。通过对新疆乌鲁木齐40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以及100例正常人群鼻腔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的检测,初步总结出不同中医证型哮喘患者鼻腔微生态状况的特点和规律,哮喘患者鼻腔与正常人群鼻腔微生态状况之差异,寻找鼻腔微生态分布规律与哮喘发病之间的相关性。为阐明"肺开窍于鼻"理论的科学内涵打下一定基础,为"肺鼻同治"治疗哮喘之学说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哮喘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提供依据,为哮喘的中医药防治提出新的研究思路;提出感染是哮喘发病的重要原因,并通过检测鼻腔微生物而了解哮喘发病状况,为哮喘发病提出新的研究思路。
目的:通过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及正常人群鼻腔微生物检测,总结哮喘患者鼻腔与正常人群鼻腔微生物状况之差异,寻找鼻腔微生物分布规律与哮喘发病之间的相关性,初步总结不同中医证型哮喘患者鼻腔微生物状况的特征,为哮喘发病机制及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收集407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及109例健康人群鼻腔分泌物,进行微生物培养、鉴定。结果:1.哮喘组与对照组鼻腔菌群检出率最高均为葡萄球菌属,其中哮喘组以单种菌属为主,对照组以多种菌属为主;两组在单种菌属、2种菌属、3种及3种以上菌属检出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各证型哮喘患者鼻腔菌群均以葡萄球菌属为主,不同证型哮喘患者鼻腔菌群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菌属在不同证型哮喘患者鼻腔中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病毒及非典型菌在各组种检出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哮喘患者表现为鼻腔菌群失衡,为单一的葡萄球菌属为主,其结果可能作为呼吸道的屏障作用降低,更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从而诱发哮喘;或可能由于哮喘的发作,反复的治疗,破坏了鼻腔菌群的多样性,从而造成恶性循环。2.由于哮喘患者鼻腔菌群的单一性,故在不同证型哮喘患者中鼻腔菌群表现无差异,病毒及非典型菌在各证型间亦未见差异。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组胺受体与支气管哮喘发病机理关系的研究
PM2.5对哮喘发病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基于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技术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寒热证型发病机制研究
激素依赖型哮喘撤减激素过程中的证候学变化及其物质基础